第107章 第 107 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道观名玉泉观, 因观中有道天然的玉泉池而得名。


平日里香火也比较旺盛,今日既不是初一和十五,但去玉泉观的香客也极为多。


沈糯带着两个丫鬟上山时, 就有不少香客上山。


来玉泉观的香客,大多都是有多求。


世间各人,各有各的苦楚。


沈糯上山时, 还遇见一对年迈的老夫妻,陪着个约莫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三人上山时, 三步一跪拜。


沈糯遇见他们时,听见周围上山的香客说, “哎, 也是可怜人。”


周围众人都面露怜意。


虽无人道出这三人的状况,但沈糯还是猜测出了是何缘由。


因为那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行为举止都犹如行尸走肉, 老夫妻让他作甚, 他才跟着作甚,一双眼里也没有任何光彩,是木讷毫无波动的。


无需给男子诊脉, 沈糯都知他这不是得病, 只是天生的傻子而已。 记住网址m.mianfeizhuishu.com


就连傻子都分很多种,有些是幼时生病烧坏了脑子, 导致痴痴傻傻的。


还有些就是胎里伤了魂,或者生产时难产, 出生后也是傻子。


但这两种傻子和男子的完全不同。


这几种都还是有三魂七魄,只是因为一些原因,身体, 脑子或者魂魄受到伤害才如此,都有简单的认知,智商基本也能犹如幼童。可男子是完全不用,男子是没有任何感知的,他连吃喝拉撒都不会,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帮他。


这种情况,属于天生缺少生魂,在娘胎里面的时候就没有生魂。


人是有三魂七魄的,三魂乃是主魂,觉魂,生魂,也可以称呼为,天魂,地魂,人魂。


而天魂也名胎光,太清阳和之气,是为天,也是三魂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


没有天魂,也就表明没有生.命之光,哪怕身体还活着,但实际同行尸走肉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一具没有任何思想的肉身。


至于七魄,没有天魂,其余二魂和七魄哪怕是全的也没有任何用处的。


一个天生的,没有天魂的傻子。


沈糯都忍不住叹息,这已经不是她可以医治的了。


世间甚至没有任何可以让男子好起来。


除非找到他的生魂,或者,有其他的生魂给他。


但男子是天生缺少生魂,这个没办法找到,他不是丢了魂,他是直接没有。


而其他人当然不可能把生魂给他,没人会愿意献出自己的生魂。


所以沈糯也只能叹息一声罢了。


后来快走到玉泉观上时,果然有香客在议论那三人的时候。


“这包家三人也是可怜,孩子生下来就是个天生痴傻的,本来以为大点还可以教着他自理,谁知后来发现,这孩子傻的厉害,没有任何感知,饿了渴了都不会哭喊,摔倒了都没有痛感也不会哭,亏得包家夫妻还给他拉扯到这么大,而且早些年还求医问药的,后来知道医不好,只能求神拜佛,每周都要来这玉泉观,三步一跪拜,把希望寄托给老天爷。”


“哎,不然他们还能有什么法子哦,只能求神拜佛,希望老天给他家孩子一条活路,不然等着包家二老过世了,这孩子还怎么活,毕竟连最简单的吃喝拉撒都不知道。”


“造孽哦。”


“但是她们都来这玉泉观至少上十年了,也没见孩子有半点好转。”


“怎么可能求什么都灵验,再说这么大的事儿,心不诚,怎么灵验?这么难的事儿,才区区十年天尊怎么可能帮他。”


沈糯伴随一路的议论声中,跟着平儿秋儿到了半山腰的玉泉观。


玉泉观不算大,道观也不算豪华,比较简朴,门口只竖着一块大石,上面刻着玉泉观三字。


道观的大门常年开着,朱红色双侧大门,大门倒是挺大的。


进到里面,是个很大的前院,里面种着一颗古树,古树上挂满红布条,这些都是香客挂上去的。


古树下就是一口水井,下面就是玉泉池,被做成水井,平日里面还经常有山底下的村民也上山挑水喝。


平儿秋儿进了道观,都忍不住惊叹道:“姑娘,这道观里面好生凉爽。”


这会儿才八月底,白日里还是很闷热的。


沈糯点点头,道观里的确挺凉爽的,四周都是树荫。


这边只是个小殿,后面还有个大殿,也是主殿。


道观里面供奉的是三清神像。


三清又是道教最高尊神,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所以主殿也名三清殿。


所有来上香的香客都会去拜拜三位神尊。


没来玉泉观时,沈糯其实就对玉泉观很信服,不用看着观主的面相她也知道玉泉观是真正的道观,不像有些道观,实际里面的道士都是假的,只是为了糊弄香客赚银钱。


因为上辈子,沈糯就听闻见过玉泉观的道士们。


知晓他们经常济弱扶倾。


不过她上辈子并没有来过玉泉观。


现在到了玉泉观后,她能看到这道观内的生气,经常藏污纳垢的地方,是不会有生气的。这里不仅有生气,还有些别的气息,但她瞧不见,只是能够感受到,这里毕竟供奉着神尊,这些年又有许多香客供奉,自然会有些神力的。


只是这种神力,连她的慧眼也无法瞧见的,修为不够。


神尊既代表着天道,世间的香客千千万万,这也是天道不灭的原因。


天道也本就和世间万物相生相伴。


沈糯站在前院站定了片刻,看着村民在玉泉井里打水,也看见香客取了水壶灌上井水。


平儿小声道:“姑娘,奴婢也过去打些井水吧,听别人说,来玉泉观可以一定要喝里面的泉水。”


沈糯笑道:“去吧。”


平儿拿着两个水壶,过去井边,前面等着打水的不少,要慢慢排队。


秋儿领着沈糯过去一旁的石凳上坐下,“姑娘,您先坐会儿吧。”


小半刻钟后,平儿才捧着两个水壶过来,把其中一个水壶递给沈糯,“姑娘快尝尝玉泉井里面的水。”


沈糯接过水壶,喝了口水,泉水甘甜。


平儿和秋儿用一个水壶,也咕噜咕噜喝了几口,然后道:“姑娘,这水跟咱们家里的水一样好喝。”都很甘甜,但以前在陶家时,井水的确没这么好喝的,会有些土腥味。


沈家布有聚气阵,也会滋养水质,所以水的味道也很甘甜。


三人解了渴,沈糯准备领着两个小丫鬟过去小殿和正殿拜拜的,就见包家夫妻已经领着他们的傻儿子进了道观里。


夫妻两人满头大汗,衣襟都湿了,但傻儿子稍微好些,因着他虽痴傻,但看起来还是身强体壮,可见平日里二老把他照顾的很好。


二老领着傻儿子进了道观,将人领到沈糯身边的石凳上坐下,包老头对着妻子说,“你在这守着儿子,我过去取些泉水过来。”


老太太点点头。


其实二人连五十都没,但因照顾唯一的痴傻儿子,看着跟老妪一般,头发胡子都已经花白了。


周围已经没有了石凳,只有包家痴傻儿子坐着,老太太站在他的身边。


沈糯起身,“婶子,你过来坐吧。”


包老太太愣了下,急忙摇头,“多谢姑娘,不用不用,你坐着就是。”


沈糯笑了笑,“我准备去上香了,您坐吧。”


老太太这才过来坐下,又对沈糯连连道谢。


沈糯颔首下,领着两个丫鬟过去小殿,路过玉泉井时,看见大家伙都还给包老头让位置,让他先取水,但包老头一直摇头,并没有插队,都是等着前面取好了水他才去的。


沈糯忍不住叹息声。


这人间疾苦不曾放过一家三口。


这大概也是这孩子投胎到这家的原因吧,知道二老心善,哪怕他痴傻,也不会抛弃他,会善待他。


沈糯收好水壶,带着两个丫鬟拜过小殿里面的神像,又去后面的三清殿。


殿上供奉的三清神尊威严神武,来上香的香客全都谨言谨行,很恭敬的上香跪拜。


沈糯也上了香,求家人身体健康,平安顺遂。


这才起身,过去香火箱里,把一千二百两的银票塞了进去。


沈糯捐完香火,并没有打算久留,准备离开,却听见一声叹息,“无上天尊,这位施主还请留步。”


沈糯回头,见到三清神殿的侧门站着个面容清隽白皙的道士,穿着一身道服,正望着沈糯。


沈糯停住脚步,朝着道士走了过去,“真人可是喊的我?”


道士笑道:“正是,施主捐赠香油钱,贫道可为施主算上一卦,施主可愿随贫道过去后院小坐片刻?”


沈糯听闻这话,这才仔细想看这位道士的面相,是个福泽深厚的面相。


她点头笑道:“好。”


她从不给自己算卦的,第一次见到有愿意为她算卦的。


嘱咐平儿双儿过去前院等着,沈糯随着道士过去后院。


后院是玉泉观的道士们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个挺大的院落。


除了十来间普通的房屋,院落一角还开辟出很大一块菜园子,里面的蔬菜瓜果都涨势旺盛。


不远处还有几个**岁上十岁的小道童在吃饭,甚至还有个一两岁的小道童,穿着身小小的道袍,走路都走不稳,正被大点的道童抱在怀中喂饭。


沈糯清楚,其实能来道观里面做道士的,除了一些看破红尘,剩余的都是观主收养的孤儿们,这些孩子大多数也都是被父母抛弃的孤儿。


道士请沈糯过去旁边的石凳上坐下,“施主请坐。”


沈糯坐下,道士也在她对面的石凳上坐下,两人中间还隔着个石桌。


沈糯笑道:“不知真人想为我算些什么?”


道士笑道:“贫道道号清诚,施主可以唤我清城。”


清城这才继续道:“我观施主面相特别,命格特殊,施主应该也是同道中人,且施主乃是世外之人。”


世外之人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则是字面上的意思,隐世隔绝的世外高人,还有一种则是,超脱这世俗,重生回来的人。


而沈糯自然是第二种。


她面上一怔,望着道士的目光不免带着几分探究。


但心中并无多少担忧害怕,这清城的面相是大德大善的人,不会故意拿此事说弄。


见沈糯诧异的望着自己,清城笑道:“施主不必担忧,其实世外之人不算特例,今日寻施主也不为说此事,只是想为施主算上一卦而已。”


沈糯不在纠结,笑道:“好,多谢清城真人。”


她已经听懂这道士的话外之意。


清城问道:“敢问施主姓名?”


沈糯如实回答,“姓沈名糯。”


清城心底喟叹,还真是她,也终于等来了她。


清城不再多言,取了六枚铜钱出来,也不问沈糯想算何事,他自顾把六枚铜钱洒在石桌上。


看着出来的卦象,清城看向沈糯说,“施主是善人,也是有大机缘的人,你此刻的确无欲无求,只求亲人安康,但有些事情不是你不求,却始终都是你要面对的,这世间修行之人本就艰难,能修炼到施主这个位置的,还是远远不够,施主还需机缘,而这机缘却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沈糯神色郑重了两分。


她对修行之时也的确是随缘,其实已经到下一个瓶颈许久。


她清楚,这个世界和仙虚界不同,生气和灵气到底不同,仙虚界可大乘圆满境界,这个世界,没有那些修炼的准则,她似乎察觉到天道不允修成大道,所以修炼时每一道门槛都极为困难。


也因此,她对修为这种事情都是抱着比较随缘的态度。


沈糯温声道:“清城真人这话是什么意思?”


清城神情郑重了两分,“施主既也是同道之人,清楚很多人的命格与你的命格不同,许多天机是不可泄露的,其余的话贫道不好多言,只是告诉施主,你的机缘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沈糯这才问,“那这机缘到底又是什么?”


她知清城说的是修炼的机缘。


清城朝着前面的院门看了眼,走到那道院门就是三清殿,他说,“就是那包家人,施主闲暇时不妨去包家走上一趟。”


沈糯点点头,倒也不再多问了。


清城笑道:“这一卦已经帮施主算过,施主可要留下来用些斋饭。”


沈糯看了眼不远处的孩子们,这些孩子都是半大小子,她虽坐在这边清城给她算卦,但余光偶尔也会扫到那些个小道童们,基本每个道童都已经吃过两三碗饭食,其中一个最壮实的吃的最多,都已经去添第四碗饭了。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还是省点让这些孩子们多吃点。


沈糯笑道:“不用,多谢清城真人为我算的这一卦,那我先告辞了。”


“慢走。”


沈糯离开后院,清城也没有去送她。


等沈糯离开,不远处的几个小道士们就喊,“师兄,快些来用斋饭了,再不吃,又要给墩子吃完了。”


墩子就是那个比较壮实的孩子,他委屈巴巴说,“我,我不吃,给师兄留的有。”


清城笑道:“没事,墩子吃吧,师兄今儿不饿,不想吃。”


那孩子是个胃口大的,其实每顿四五碗饭也根本没吃饱。


清城说完,目光又落在沈糯离开的院门,目光悠远。


他似在回想什么,他想起上辈子,大凉是怎么国破家亡的。


上辈子,师父临终前告诉他,国有动荡之相,只是不知能不能躲过这一劫,还说那动荡之相中隐藏着一丝生机,但那生机忽隐忽现很是微弱,似乎也是死相。


可是其余的,师父怎么都无法看透。


后来师父仙逝,道观就由着他守着,他一直坚信师父说的话,也很努力的修行着,但他实在不算聪明,也没有很好的天赋,整日带着师弟们修炼,强身健体,只盼真有那样一日,师弟们可以躲过那一劫。


再后来又过了十载,守护这大凉江山的摄政王也旧疾复发死在边城,大凉越发动荡,朝堂混乱,奸臣当道,再过十载,大凉的劫难还是来了。


那时候皇帝才刚刚易了主,被摄政王攻打的卑尔族修生养息数十载,卷土重来,攻入大凉。


大凉彻底陷入战乱,民不聊生,朝堂上的奸臣和那妖婆不顾百姓死活,强制征兵,百姓们苦不堪言,死伤无数。


再后来,他和师弟们无法看着这样的乱世,一同去了战场,全都战死沙场,他还记得墩子那魁梧的身躯挡在他身前,喊着,师兄你快走,我护着你,师弟他们还要你保护。


后来墩子死在他的面前,再后面,所有的师弟都死了,他也死了。


想到这里,清城回神。


他也没想到,天道竟还会给他重生一次的机会。


他回来已经有两载,这两年他无时无刻不再思索,天道让他回来是做什么的?


是再一次看着大凉覆朝吗?看着民不聊生,看着百姓死伤无数,看着师弟们一个个的死去吗?


前些日子,师父也已经仙逝,师父仙逝前也曾说过和前世一模一样的话语。


只是后面那半句,说动荡之中藏着一丝生机。


这次师父说的只有这些,没有说那生机忽隐忽现很是微弱,似是死相。


他想着,是不是那生机现在好好的。


毕竟上辈子那道生机没有出现,这辈子师父这么说,大概也表明这道生机这辈子和上辈子是完全不一样的走向了。


他一直在想这抹生机到底会是谁。


是摄政王吗?


要知上一世,摄政王一直镇守边关,并没这时回京。


上一世,摄政王也没有在这时就把卑尔族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他在想这个生机会不会就是摄政王。


直到前些时间,他做个梦,梦见祖师爷,他的祖师爷自然是三清神尊。


梦见三位神尊告诉他,那抹生机是名女子,过几日会来道观上香,他彼时需得给她正确的引导。


他问祖师爷,什么是正确的引导。


祖师爷告诉他,“引她去包家,自见分晓。”


随后,他就醒了过来。


这是他两世第一次梦见祖师爷,他不清楚这是不是祖师爷给他的指使。


后来冥思苦想好几日,直到最近来道观上香的客人总是津津乐道的谈论着京城里面,两年前的新科状元郎被剥夺头衔的事,还有状元郎同养生堂的沈东家以及穆家女的恩怨。


他也听到了。


那时候,他突然就怔住了。


因为他记得上辈子,这位姓崔的状元郎可是位极人臣,而他的原配也没有很早的就和离,而是跟来京城,一直是原配,穆家女只是平妻,后来这位原配早早的死掉,穆家女成了正室。


想起这位状元郎,清城的目光也忍不住面露鄙夷。


上一世,要不是这崔家穆家,和那妖婆,大凉不会易主,最后落得那样一个结局。


还有那妖婆,更是用百姓们来修炼……


清城咬牙,恨恨的骂了一句。


可想起沈家女,他的神情又渐渐舒展开。


这一世,这位原配的命运竟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再想起祖师爷告诉他的,说那机缘是名女子。


他心底才隐隐约约猜测,或许生机并不是摄政王,而是这沈家女。


直到今日,这位沈家女真的来上香了。


他这才尊从祖师爷的指使,借着算卦的理由把机缘说给沈家女听。


以后那妖婆修为了得,所以沈家女也得努力修行才成,不然生机覆灭,又会落得和上一世那样的下场。


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很厉害的修为,算卦也只是一般般,会看看面相罢了,他也没有很好的命格,一些天机他不能说的太清楚,否则会引起什么,他也不清楚,只能这样给沈家女提示罢了。


清城喃喃道:“只盼现世安荣,再无此等国破山河,愿大凉迎来盛世安稳,当不负此次重回人世间。”


说完,清城叹了口气,他心里还是难受得紧,耳边突然想起墩子的话,“师兄,我给你端了饭过来,你快吃吧。”


清城回头,见到墩子捧着碗饭对他正乐呵着。


清城接过碗筷,摸了摸墩子的头,笑道:“谢谢墩子。”


墩子摸摸脑袋,乐呵呵的回去洗碗了。


…………


沈糯过去前院,来道观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她在人群里看了眼,没寻到那包家人的身影,看样子应该是已经下山回去了。


她同平儿秋儿说了声,三人也结伴下山回了京城。


回去的路上,沈糯一直在想清城的话。


她其实听明白了清城的画外之音,世外之人,是不是他也是世外之人?


有句话叫做算命不算己,算几死无疑,其实并不是说给自己算命会死,只是她们这种玄门术士,给自己算命都会不准,给自己排盘也是乱的。


所以那清城的话,她还是信的,清城这样的道士不会随意糊弄人,至于缘由,他没有说的很清楚,她也不会多问的,天机本就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轻易泄露的。


至于为何说她的机缘与那包家人有关,她打算亲自走上一趟瞧瞧。


章节报错 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