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厌了人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知墨伸手捂着额头,小声惨叫着,力度之大那根柱子上赫然出现了几条裂痕,竹叶扑簌簌的落下。


“多谢。”


李休站起身子,掌心中的青色莲花旋转消散,他看着陈知墨,道了一声谢。


他学过天下所有东西,了解过所有有关于修行的书籍记载,但从未参透过修行方法,不能修行,自然也没人教他。


“不用谢,小事一桩,小事一桩。”


陈知墨不知从哪里取出一条毛巾盖在头上,一只手拖着腰,仰头看着天上。


“我这算是踏入初境?”


李休问道。


“算,自然算。”


陈知墨道。


能修行终究是一件好事,无论你修炼起来的速度快慢如何,只要有进展就是好事。


何况他的确学的很快,并且修的很快。


朝夕便踏足初境,而且灵气凝视,犹如臂使,陈知墨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觉得天下间只有一个李休。


想来也应该只有一个李休。


“修行功法境界固然重要,但修行一途分化万千,我已经没什么可以教导你的了,但首先你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换句话说,你想修什么?”


陈知墨将毛巾放下去,露出带着红印的额头,认真的问道。


“我对修行本不算了解,但我看过很多书,大道万千,可供选择的有很多,喜欢的东西也很多。”


“那你喜欢什么?”


陈知墨问道。


“下棋,看书,听戏,赏梅,踏雪,观雨,我喜欢人间的一切美好与不美好。”


李休道。


“那你想修的东西一定很多。”


陈知墨笑道。


“以前很多。”


李休想了想,说了一句,然后沉默半晌,继续道:“但我现在只想学剑。”


“为何?”


陈知墨挑眉问道。


“因为萧泊如是剑仙。”


李休看着他,道。


陈知墨皱着眉,并没有听懂。


李休也并不想仔细解释,只是道:“我想证明他的剑比萧泊如强,而且强得多。”


......


李休的加入对于书院来说就像是湖面砸进了一块大石头,千里梅岭刮起了一阵风直接吹进了长安城。


而此时的长安城却很是热闹。


今日杨妃大寿,这个女人陪伴了先帝一生,亲眼见过朝局动荡,亲身经历过十四年前那场大唐最昏暗的时间段,她活了很久,一千年,或者九百年。


杨妃很老,老态龙钟,身上的皮肤暗黄,老人斑遍布上下,但牙口很整齐,洁白,只是眼中昏黄,气息萎靡,想来活不了太长时日。


但只要能活下去没人愿意死。


所以杨妃穿着很整齐,很庄重。


这场寿宴举办的地点在皇宫内,幕林园。


这一天来了许多人,朝中百官几乎全都到齐,但陛下没有来,自十四年前开始,陛下就再也没有来过。


皇后自然也不会来。


这是大唐,陛下的态度自然最重要,按理说大臣们也不该来。


但是太子来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杨妃是五境强者。


所以百官们也就来了。


再强的人也逃不过岁月的侵蚀,杨妃虽是五境强者,但如今已入暮年,活不了几年,一身气血精神衰弱至极,算是最弱的五境也不为过。


但五境就是五境,这本身便值得尊敬。


“陈留王世子李休到。”


寿诞的气氛自然热闹至极,宫女们手捧着百色食物,千味美酒穿梭于宴席,偶尔路过侍卫身侧会偷偷塞上几枚果子,军士们也悄悄藏下。


席间百官大臣相互打着招呼,商讨着唐国内政以及边疆战事,其中还会出现几声关于花楼姑娘的言辞,然后引起一阵哄笑声。


正在这时,门口处的侍卫突然开口冲着里面大喊了一句。


按道理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值得如此待遇。


李休是世子,本无官职,但身份特殊,况且世子身份本就不同。


因此也被喊了出来。


场间氛围一静,觥筹交错间所有人的视线都放在了门口那道青衫少年的身上。


万众瞩目那少年不闪不避,面不改色,径直走到了正中央。


也不说话,就这么抬头静静地看着首座高位上的杨妃。


自从他回到长安之后,关于他的传闻就不曾平息过,尤其是最近老乔剑劈天门更是响彻了京都,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真可谓是虽死犹荣。


而前不久有声音李休加入了书院,而且似乎能够重新开始修行。


书院没有否认,李休没有否认。


既如此,那便是默认了。


书院与现在的陈留王李安之不和,李休身为子侄却加入了书院,再想起十四年前的那个传闻,这其中的一切似乎都在清晰不过,只差着拿出一根针轻轻挑明。


而且朝中百官都知道当年李来之之所以会战死,和杨妃有不小的关系,也正因此陛下才会爱答不理的状态。


与李安之觊觎王位的传闻不同,杨妃参与李来之的死可是有确切证据的。


这一点人尽皆知。


杨妃俯首看着李休,浑浊的眼中有着一瞬的恍惚,拿着杯子的手不自觉的颤抖了一下。


那双眼睛,当年的李来之就是那样的一双眼睛,一样淡泊的眼神。


二人对视,半晌无话,场间的气氛渐渐凝重起来,庆生的戏曲声音越来越小,直到消失不见。


“殿下。”


有大臣开口提醒道。


太尉齐秦闭着眼老神在在的坐在椅子上,似乎感受不到眼前的一幕。


“李休,来我这边坐。”


太子李弦一冲着他招了招手,道。


无论怎么说,今日是杨妃的寿宴,朝中百官齐聚一堂,再大的事,再大的恩怨也要过了今天再说,否则谁的脸上都不好看。


李休却仿佛没有听到一般,仍旧静静地看着杨妃,场中气氛更加沉重。


片刻,他冲着杨妃行了一礼,然后起身凝视着那双略浑浊的眸子,眼中带着平静,身子挺直,轻声道:“今日太妃寿辰,本世子走的匆忙,只准备了一件礼物。”


百官松了一口气,太子脸上的神情也淡了些。


杨妃耷拉着眼皮,有些好笑。


“世子用心准备,定是厚礼。”


李休点了点头,语气逐渐淡漠:“是厚礼,只不过在送礼之前还要请您做一件事。”


“哦?何事?”


杨妃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兴趣。


“李休,请您赴死。”


他拱了拱手,又行了一礼,神色郑重。


太子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有杯子碎裂声音响起,朝中百官大惊失色,尽数起身。


太尉紧闭的双眼终于是睁开了一条缝隙。


“我活了十九年便厌了人间,您活了一千年,自然早该倦了,不如就此归去,生于此天此时此刻,死于此天此时此刻,如何?”


李休又道。


章节报错 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