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9章:朱棣弃青南三郡,兵不血刃统青州(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19章:朱棣弃青南三郡,兵不血刃统青州(上)

明国的齐系不比其他派系,那是军政大权一手抓的实权军门,说是小军阀也不为过,对于朱棣的王权是存在一定威胁的。

当初齐国并入明国时,本身就有不少将领不同意,毕竟除了朱明之外,已经并融入大秦的张明,也是他们的一个选择。

所以,在很多黄巾余孽眼中,朱棣这个明王,未必就有大秦血统纯正。

只是当时的齐王朱天蓬,更加心向朱棣这个明王,他非要让齐国并入明国,并其他人也根本反对不了,这才有了之后的齐明合并。两国最初也只是国土上的合并,政法体系还都是原来的一套,属于是国并但军政却依旧分家,所以之后朱棣才会几次三番的想要让齐系彻底融入明国,从而

彻底掌握齐系军阵大权。这么做必然会动到很多人的利益,阻力自然很大,而朱棣敢这么做的底气就是朱天蓬的支持,只是他也没想到的两国合并正进行的如火如荼时,朱天蓬这个

最大的支持者却突然失踪了。朱天蓬的失踪,对朱棣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毕竟朱天蓬不但是他最大的支持者,也是推动齐明彻底合并的最大依仗,他一失踪不但合并大业无法继续,情

况反而可能会比合并前更糟糕。当时朱棣也是许下了很多承诺,除了军权之外,并且还将政权下放,这让安抚住了原齐系的那帮骄兵悍将,但也因此造就了如今军政大权一手抓的齐系军门

朱棣会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毕竟当时那种情况若是不许下重利的话,肯定会有大量的将领率军叛逃。

但让他们当太守且军政大军一起抓的话,那他们就是朱明大旗下的小诸侯,自身利益和朱明高度捆绑之下,自然也就不会叛逃了。

至于大秦那边?众所周知大秦在敌国将领的策反方面,在金钱方面的付出极为大方,但在权利方面的许诺却颇为吝啬。

要么给军权,要么给政权,绝不可能军政大权一起给,而且还会降两级。

这自然不是嬴昊小气,而是大秦升迁自有体系,若仅仅只靠叛个变,就能凌驾到自己人之上的话,那显然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况且大秦就算是再怎么大方,也不可能跟朱棣一样,让自己的手下当小军阀,所以若是仅靠利诱的话,自然是无法打动齐系将领的。

当然,朱棣这么做也有着很大的隐患,那就是这些小诸侯依附于朱明吸血,时间久了的话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甚至倒反天罡。

不过这显然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大秦的威胁却是近在咫尺,所以朱棣才会用隐患如此之大的办法。

事实证明朱棣的判断是正确的,正是因为他当初的果断放权,之后大秦征讨大明时齐系才会如此团结一致对外,否则的话肯定会被策反走一大批的人。

但如今在诸葛亮的连环离间计下,齐系将领对朱棣的不满日益激增,而这也直接打在了朱棣的七寸上。朱棣人虽不在青南前线,但对于前线的情况却是了如指掌,他本来还想趁着秦***攻为守之际,乘机扩大战果进一步削弱秦军呢,结果都还没来得及行动呢

,仅被诸葛亮一个离间计给搞得灰头土脸。面对这种人心不稳的突***况,朱棣在彻底稳定军心,显然是不敢轻易开战的,为此他不但亲临前线进行解释,指天发誓称朱天蓬的失踪跟他没关系,而且

大手一挥补上了齐系的损失,这才让暂时消除齐系将领心中的怀疑和不满。

就这样,青南战场陷入僵持,朱棣忙着团结内部,既无心也无力开战,而秦军则因改变战略而停止进军。

不过这样的和平终究是暂时,所以在修整的同时,诸葛亮()

和苏定方也都在做开战的准备。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一个月,而在这一个月里也同样是大事频发,但最主要的还是四件事:

一是白起攻破濮阳,魏国大都督乐毅自刎,继而兵锋直指定陶。

二是嬴昊攻破许昌,俘虏曹彬,从南北两路对兖西魏军形成包夹之势。

三是经过反复争夺的定陶城,最终还是落入白起之手,西线十余万魏军的退路被断,曹操仅率一万五千骑兵逃回兖东。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被四面合围的曹仁,内外交困之下,最终还是被迫开城投降,兖西的十万魏军也都投降了秦军。

曹仁的被迫投降,不但对曹魏是晴天霹雳,对于明宋来说也同样是个巨大的打击,尤其是防线存在巨大漏洞的明国。

宋国的防线虽也有漏洞,但总体来说问题不大,并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明国可就不一样了。

明国北部的青南战线上,足足分布了三十多万明宋联军人,其余的兵力大多又分布在东部沿海,防备周瑜的水军,以至于徐州东部的兵力相对空虚。

曹魏兖西的这十万魏军一投降,曹魏虽还有十余万大军,而但多为新兵,显然没办法将秦军挡在兖东。

秦军若是不计后勤、不计后果的深入腹地的话,完全可以直接杀穿兖东、徐东,既然迂回至徐北地区,然后对青南的宋明联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真这样的话,那青南的三十万宋明联军,可就也步了陈留十万魏军的后尘。

所以,在收到白起攻破濮阳,继而挥师南下攻打定陶的消息时,朱棣就被直接吓出了一身冷汗。

很显然,朱棣不但意识到兖西曹军的末日要来了,也意识到自家更大的麻烦也要来了,于是连夜召集范增、姚广孝、李岩等谋士进行商议。

“诸位军师,你们说,曹操能不能抗过这一劫?”

朱棣看着众人发出询问,而范增和姚广孝相视一眼后,姚广孝率先开口道:“主公,这次曹操怕是难了。”

朱棣听到这话却是急了,连忙道:“可情报上不是说,曹操已亲率两万铁骑,前去救援定陶了吗?以曹操之能,想来不至于守不住定陶吧。”“可是主公,许昌也被攻破了,秦军已对陈留形成南北西三面夹击之势,就算曹操能守住定陶恐怕也难以在嬴昊眼皮底下将大军撤走,结局不会有多少变化,

只是全军覆没和十余一二的区别罢了。”范增叹息道。

听到此言,朱棣直接愣住了,继而无力的跌坐在了椅子上。朱棣是真心的希望曹操能渡过此劫,毕竟曹操要是扛不住的话,接下来他恐怕也很难抗住,所以才会不留余力的支援曹魏,不但派兵,还将最强的牛莫忘也

派了过去,却没想到兖州战场还是恶化到了这种程度。“好不容易重创了周瑜的水军,又破解了诸葛亮的离间计,这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呢,曹操那边却又出事了,难道我大明真的就躲不过这一劫了吗?”朱棣苦

笑着说道。

曾经几时,他被一场异常及时的大雨,从赣榆火海中救了一命时,还以为自己和大明气数未尽呢,却不想这么快就要被打回原形。

现在曹操眼看着就要扛不住了,而一旦兖西的魏军全军覆没,秦军又大举东进的话,那在青南被诸葛亮和苏定方死死拖住的三十几万联军可就危险了。

青南的大军若是有个闪失的话,那明国被灭国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朱棣自然不甘心就这么认输,而最好的破局之法,就是让陈留的曹军撤出来,但如此绝境之下,哪怕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任何办法来。

“主公,曹魏已经没救了,但我大明却还有救。”()

姚广孝沉声道。

朱棣听到此言,顿时精神一震,连忙问道:“军师可有计谋教我?”

“主公,事已至此只能弃车保帅了。”

姚广孝的脸色前所未有的严肃,而朱棣的心却不断地往下沉。

他自然明白姚广孝口中弃车保帅的意思,但这在他看来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是早死晚死的区别罢了。姚广孝见朱棣沉默,虽明白对方也知道自己的意思,但还是说道:“所谓弃车保帅,就是趁着现在定陶还未落入秦军之手,我军主动舍弃青南三郡,以空间换

时间,将前线大军全部撤入徐州北部的琅琊郡布防,从而避免遭到秦军的南北夹击……”朱棣知道姚广孝说得对,毕竟诸葛亮和苏定方都不好对付,现在他们不出兵也只是遵从秦军先西后东的大战略,可一旦兖西的魏军被消灭的话,青南秦军必

定会伺机而动,到时就不是他想撤就能撤走的了。

可话虽如此,但真要放弃青南三郡,朱棣也还是舍不得。哪怕青南三郡已沦为一个个的小军阀,军政大权也都不在朱棣手上,但终究还是尊他这位明王为主,可要是都落入秦军之手的话,他今后恐怕就再也夺不回

来了。而且之前诸葛亮的连环离间计,就让他和齐系将领起了间隙,之后虽然都安抚了下来,但不代表就没有裂痕,若是他主动舍弃了青南三郡的话,那帮齐系将

军知道了还不得集体炸锅啊。

朱棣沉思良久后,叹息道:“可是军师,就算本王愿意舍弃青南三郡,前线的将军们也未必肯呐。”姚广孝听到这话,就知道朱棣已下了决心,但弃车保帅的最大阻力却不是帅,而是被弃的车,也就是朱棣口中的将军们,他担心这么做会逼反那些齐系将领

“主公大不可不必为此担忧……”在姚广孝看来,那些军政大权一手抓的齐系实权将领们,若是想反的话早就反了,可在诸葛亮千方百计的拉拢下,他们也都没有反,说明他们野心膨胀之下

,已经看不出大秦许诺的利益了。

换而言之,就是他们更想当军阀、土皇帝,而非富豪和普通官员将领。

若是因为软弱而舍弃三郡,从而让他们利益受损的话,那他们自然会竭力反对。

但要是为了大局,战略性的暂时放弃话,还有军权还在手中,将来击败秦军夺回来失地的话,这样的代价和风险他们也愿意承受。

就这样,在姚广孝的劝说下,朱棣为了避免因后方空虚,从而遭到先秦军的突袭,决定主动放弃青南三郡,收缩兵力,缩短战线。

为此,朱棣再度亲赴前线,逐个的对麾下将领做思想工作,从而将撤军的阻力降到最低。可是这时又传来了定陶失守,曹操率残军退入兖东的消息,这也让朱棣意识到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加快速度才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章节报错 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