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汉军骠骑【求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岳饶和曲军,宋然,三人不仅会骑马,且都自负骑得不错。


所以霍去病之前问他们的时候,三人很痛快的答应了。


但是在随同霍去病统领的两百骑兵一起出发后不久,岳饶三人就对自己到底会不会骑马,产生了怀疑。


如果登上马背,驾驭马匹奔跑,而自己能适应马的节奏,随其起伏,久坐不累就算会骑,岳饶,曲军,宋然肯定都骑的很好。


然而他们和在马背上打仗搏命,和马同吃同住的骑兵比起来差的太多了,说不会骑也不为过。


霍去病和那两百精锐一登上马背,气势遽增,瞬时间就飙射出去,如一阵疾风往西南方向吹去。


这支队伍离开长安后,速度越来越快。


岳饶和宋然三人跟在后边,疯狂催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掉队,被越甩越远。


大汉建国八十载,从建国之初,就意识到想和匈奴对战,必须有一支不弱于他们的精骑,否则就要一直处于守势,无法出击,掌握不了主动。


前秦,甚至更早的时候,华夏人就开始了和北方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交锋。


绵延数百年的仇恨厮杀,到汉时,随着国力强盛,愈发重视对骑兵的培养。


刘彻登基后,雄心壮志,想让四夷臣服,更是对灵活机动的骑兵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才有了眼前趋于成熟的骑兵队伍。


他们登上马背后,气机相连,宛如一体,像是动用了某种军阵之术,当真是驰骋如电。


岳饶、宋然和曲军三人眼看着前方的队伍,扬起一溜烟尘,只能跟在后边吃土。


但三人却是心甘情愿,甚至还感觉到一股热血在体内慢慢沸腾。


这就是保卫大汉疆域的汉军吗!


是这样的汉军在边疆浴血,让华夏长安,百姓不受外族所扰。


“架!”


曲军狂吼一声,双腿紧夹马腹,虽然被前方的队伍不断甩开更远的距离,心里却是满腔喜悦:


“我曲军今天方才知道,自己原来不会骑马,哈哈哈!”


岳饶和宋然对视一笑。


前方那支骑兵,给他们的感觉是人马合一,马托着人像是没有重量,所以能越跑越快。


当然,这支汉军的装备也非常特殊。


所有马匹的马蹄上都祭刻着一种来自墨家的咒文,传说这是得自前秦的一支秘纹军特有的装备,还有说是来自虚无缥缈的‘仙’,蕴含着神秘的力量。


祭刻了这种咒文,能让马跑的更快,更持久,真正的日行千里。


那些马背上的汉军,更是武装到牙齿,为减轻重量,每人只披轻甲,但背负劲弩,马背上斜插长剑和一种握柄细长,但穿透力惊人的刺枪,连手臂上也有臂盾和绞收对手兵器的勾锁。


这样一支汉军,由久经战场的老卒组成,故能气势彪炳,百人如一!


随着马匹的奔跑,岳饶起伏的身段波涛汹涌,极为壮阔。


这时,她看见前边的队伍里,有一个骑兵明显放慢了速度,在等待他们的接近。


马蹄声中,双方距离快速拉近。


那汉军只有二十岁上下,长得颇为俊秀,但肤色古铜,气质彪悍。看到几人靠近,那汉军无奈道:“你们不会骑马吗?姚校尉让我留下来带你们,免得你们跟丢了。”


曲军三人出奇的一致:“我三人确是不太会骑马。”


那汉军没办法道:“你们跟着我吧,咱们也别赶时间了,慢慢去吧。霍侍中他们晚上应该会停止疾行,进行休整,我们到时再赶上去。”


曲军问:“我们是要往哪去,此番行军要历时多久?”


那汉军没好气道:“行军目的是秘密,怎能随意说与你听?”


宋然忽然道:“你可有联系前军的办法,我有重要的事情告诉霍侍中。”


那汉军疑惑道:“你有何事?”


宋然道:“霍侍中突然出击,可是要突袭纵横道?我新收到的消息是,纵横道表面势微,其实暗中聚众,在山里躲藏,人人通晓修行,数量也远比我们为多,绝不容易对付。


我们两百骑兵杀过去,未必能占到便宜。


我之前还未来得及对霍侍中提及此事。”


那汉军傲然道:“休说是些草寇,便是精兵,也非我大汉卫军对手,人数多些也一样。”


“你们只要跟上就行。”


“他们不是草寇!”


宋然不放心道:“你可否联系前军,让我亲自和霍侍中说。”


汉军摇头道:“擅传消息,阻碍前军推进,是要吃鞭子的。”


“你耽搁了传递消息,就不怕吃鞭子?”


“等晚上前军休整,你自去和霍侍中说。”


宋然还要再说,那汉军调转马头,不理她了,自顾在前边催马,让他们快点跟上。


————


次日清晨,远在长安东南方向千里外的庐江郡,山野之中,一只鸟雀忽然飞落。两座山峦间的山坳里,竟是建有连绵的建筑。


一只手,稳稳的接住了落下来的鸟雀。


“有消息从长安送来,昨日下午,长安卫军的军营里有一支两百左右的精骑出营,方向是东南,那边提醒我们小心些。”


房内响起两个交谈的声音。


另一个声音嗤笑道:“两百精骑?我们行事隐秘,对方想查到我纵横道的踪迹,绝难如此快速,且只有两百精骑,来了又能如何?”


“还是小心些,对方若联合地方驻军,怕是不易应对。


我去报给宗主知晓,你通传各部戒备,以精骑的速度,若是疾行,大概三天就能到庐江。”


“嗯……”


两天转瞬即逝。


长安,这天中午,前殿侧翼的书房。


刘彻看向右手侧席后端坐的平阳公主:“阿姐过来,可是有事情?”


平阳公主微微摇头:“无事,知你中午有闲暇,所以过来坐坐。”


两人正在交谈,便听内侍董旭汇报,太常周平携张霄远求见。


“宣他进来。”


刘彻看了眼平阳公主。


周平来干什么,提前已经对他打过招呼,据说是想举荐一个人出仕。


秦汉之前没有科举制,入仕为官多采用举荐的方式。


汉时创办的太学,也是为了择取人才。


不片刻间,太常周平便在内侍董旭引领下,从门外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人,正是张霄远。


周平两人执礼问安后,来到平阳公主对面的下首位入座。


张霄远跪坐在周平侧后方稍许,没有单独列席的资格。


周平说道:“臣此前曾与陛下说过,这就是张霄远……”


“之前御史也和朕提及,说张霄远有实才,若可以想让朕留他在身边任用。


如果确有实才也无不可。”


刘彻笑道:“去病总想带兵出去,若你们举荐的人可用,正好留下。去病若领兵出征,留个人接替他也好。”


张霄远心绪激荡,满腔的喜悦。


刘彻的视线看过来,道:“想留在朕身边,你都会些什么?”


面对皇帝,张霄远满心敬畏,低头垂目,仍感觉对面的气势如山海般涌来,脸色不禁有些发白,强自支撑道:


“请陛下随意考较,臣从幼时学儒,兵事也知晓一些。”


“如此正好,去病带兵在外,我们一起看看他的行军法度,朕趁机考考你的眼力见识。”


“唯!”


张霄远心头微紧,霍去病带兵出去了?


此时刘彻从一侧的桌案上拿出一副画卷。


那画卷霎时气机拂动,升空而起,卷上山河秀丽,正是大汉的疆域图。


“陛下,这可是传说中的社稷图,传闻此图乃上古仙器,能看万里山河?”周平道。


刘彻惋惜道:“可惜此图已毁了,从前朝手里得来时就残损颇重,眼下功用不及鼎盛时十之一二,还要以阴阳镜辅助,才能看见些东西。”


刘彻伸手一抹,那画卷里又浮现出一面青铜小镜:


“据说秦皇有一面上古异宝的照骨镜,这镜子就是模仿那照骨镜所炼制。”


他将整幅图卷展开,果然折损严重。帛卷上仙光流转,却有大半张帛卷只剩一片白雾般的景象,气息凋零,看不到具体画面。


刘彻探手虚握,不知从哪借来一股天地五行,阴阳并存的气机。


那图上紫气幽幽,山河骤然放大,和镜子的光晕相合,竟照映显现出一支队伍来。


图卷上的队伍初时有些模糊,但依稀能看出是汉军,便是霍去病率领的骑兵。


整个队伍逐渐清晰,就像一杆战枪,锋芒四射。


而前方的枪锋,一匹毛色天青的战马背上,正是侍中霍去病!


章节报错 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