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鼎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部分简介:
  周穆王拜会西王母,得到了一个药方。西王母嘱咐说这个配方非常重要。穆王很高兴,认为得到了仙人授予的法术与灵药。他专门铸造大鼎,准备用来炼丹。大臣祭公前来劝阻,他也不听。
  主管官员按照药方,用硝、磺、炭作为原料,仔细调制。穆王十分重视,专门派自己的弟弟前往监督。点火加热时,丹药腾空而起,把宫殿炸塌了。穆王的弟弟也死于事故。
  穆王非常悲伤,立下诺言不再去求仙。后人谈及此事,都评价道:“诺悲尔”。
  祭公劝穆王关心国政,不要沉迷于虚无缥缈之事。
  他借此机会提出,法术也是天地间的自然现象。与寻常万物,本质上没什么不同。但凡存在的事物,都应理智看待,以求合理利用它们。
  穆王和众大臣都表示赞同。于是作《祭公解》,来告诫后人。
  穆王痛定思痛,重新研究这药方,发现可以用来作为武器。使用时会产生巨大的火光,能把石头抛掷出去,因此将它命名为“火药”。
  *
  附:周穆王与“吾玖”的传说
  后人相传,造父在桃林挖出来一辆科技时代的战车,上面是圆的,下面是方的,有五对轮子。周穆王认为它合天地方圆,应五德轮转,很喜欢它。
  周穆王外出的时候,徐偃王在东方谋反。造父驾驶战车,白天跑一千里,晚上跑八百里,终于及时赶回。
  徐国的士兵见战车发出巨大的轰响,如雷霆般从山上冲下来,全都吓跑了。叛军溃散,叛乱也很快平定了。
  周穆王很喜欢玉,西行的路上也不忘采玉。但他事后反思,认为最珍贵的还是这战车。穆王感慨道:“这是天下的玖玉啊。”于是作《吾玖》之诗。
  因为那时没人知道战车原本的名称,所以此事之后,大家都把这东西叫“吾玖”。
  *
  附;《吾玖》:(这里和后面文言部分都是自己编的了……)
  玲玲吾玖,隆隆我车。元戎煌煌,寰盖覆之。无辕无轭,桃林获之。王师徂东,莫不率从。
  玱玱吾琚,殷殷我车。元戎赫赫,方舆乘之。一日千里,造父御之。戎车既出,莫不来同。
  玎玎吾瑶,锵锵我车。元戎翼翼,五轮荷之。载旆以行,伐彼徐戎。徐戎既同,耆定厥功。
  *
  第二部分简介:
  周穆王的药方在他自己的时代并未被广泛使用。反而是周王室衰微后,诸侯们渐渐意识到了它的价值。
  诸侯纷纷私自铸鼎,周天子无力制止,只能感慨礼崩乐坏。
  诸侯们见此,愈发放开手脚,开始自行调配药方,用鼎抛射石头。
  随着战争日趋频繁,鼎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连带着促进了各项技术的提升。法术的普及与完善也逐渐加快起来。
  楚王率军去周的都城旁阅兵,摆出自己的鼎。又故意派人,询问周王手中鼎的大小轻重,以示军力上的威胁。
  周王派人回答他,说统治天下在于德而不在于鼎。虽然周已经衰落,但按照上一纪的科技文明留下的预言,现在还没到王朝结束的时候。传说中九只大鼎的轻重,还不能告知。
  楚王听他提及第一纪的预言,意识到对方也在暗示,周人手中可能还有科技文明遗留的武器,可以用来自保。又担心他们的大鼎,只得悻悻退走。
  晋国大夫范宣子开始尝试用铁铸鼎,但由于技术所限,并不成功。
  *
  第三部分简介:
  有人声称自己从科技时代兴盛期而来,经常能制造出一些设计巧妙的东西。他号称鲁班。
  之前的鼎,大多侈口、敛颈、鼓腹,用的时候,就在地上挖坑,把鼎足插入土中,然后发射。
  鲁班大幅改进了它的形状,将其铸成长圆柱形。不过一些守旧的工匠攻击他,声称这东西更像是古代暴君炮烙用的铜柱。
  因为它确实已经不太像鼎,所以这个说法很快传播开。虽然技术改进并没有停止,但人们都开始戏称其为“炮”。这个称呼在口语中被广泛使用。
  鲁班准备好了炮,将要用来攻打宋国。
  墨子听说后,连夜赶往郢。双方在楚王面前堆土为城,模拟攻防。
  鲁班使用火炮轰击城墙,墨子就在被攻击的位置后方挖掘壕沟,又在沟后堆筑起厚厚的土坝,像是一座向内的半圆形瓮城。城墙坍塌后,就利用这道壁垒继续抵抗。
章节报错 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