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举国之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一代秦国雄主老秦公嬴师隰,终于闭上了他那阅尽天下沧桑的眼睛,带憾而去
这个消息传出,整个秦国沉入了茫茫泪海。
老秦人实在不愿相信,二十三年以来一直率领着他们立志强国复仇的老君上,壮志未酬、人已先去!
自五十三前的秦简公夺位之乱开始,老秦人就未曾有过一天扬眉吐气的好日子。那个夺去老秦公君位的嬴悼子就是昏庸的秦简公,在位十五年毫无作为。简公同样昏庸的儿子秦惠公又耽误秦国十三年,而他的儿子继位,成为了更加昏庸无能的秦出公。
这一时期,恰逢魏国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国力大增,又启用了牛人吴起对诸侯作战。于是短短三十年间,面对吴起的犀利进攻,秦国毫无还手之力!函谷关失守、少梁山地的龙门渡口失守、河西五城失守,直至彻底丢失五百多里的河西之地,使老秦又被压回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穆公时代的宏业霸图,也彻底灰飞烟灭。
若不是牛人吴起后来被魏国宵小陷害被迫逃到楚国,秦国恐怕早被强大的魏国吞灭了。
那该死的秦出公刚一继位,更是寻思着彻底放弃关中,让老秦人退回陇西重新做那野蛮人。眼看秦国即将倒退到几百年前,彻底沦为蛮夷小邦,终于在秦出公即位的第二年,忍无可忍的秦国贵族和国人们迎回了嬴师隰,也就是老秦公,并在他的带领下杀死了出公和当时实际掌权的太后,助他夺回了本属于自己的君位。
铁骨铮铮的老秦人,需要的是一名壮怀激烈的国君!
《史记》曰:“献公元年,止从死。二年,城栎阳。”
老秦公即位后立即废除了秦国自穆公时代开始大肆风行的残酷的人殉制度,怎不令国人衷心拥戴?第二年便祭祀宗庙,迁都栎阳,当着国人慷慨立誓:东迁栎阳,必夺河西;国仇不报,不死不休!
有了这样的国君,怎不令长期被魏国欺压、同仇敌忾的老秦人大为振作?
老秦公即位二十三年以来,未尝有过片刻的闲暇,操劳国事、浴血奋战了一辈子。眼看石门大捷已夺回函谷关,少梁一战如果再胜,秦国便能彻底夺回河西恢复穆公霸图,可是这关键一战,却让老秦公为了他心爱的邦国终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用一名嬴氏男人的血气捍卫了自己对邦国作出的那沉甸甸的誓言
战国一代雄君,溘然长逝,老秦同殇。
当老秦公辞世的消息传出,老秦人哭成了一片
国都栎阳外围的四野三乡,不断的有民众身着白衣、手持白挽,失魂落魄地涌入栎阳而秦都栎阳城内,国人也自发地身着麻衣重孝,悲悲戚戚地从自家的土房矮门扶老携幼地走出,走过那不长的街道,不停地向着宫室方向汇聚栎阳城内那并不宽敞的城道中白衣涌动如蚁,而城道旁的枯树枝上,早已被栎阳国人挂满了白花,使栎阳这座“黑色之城”,一夜之间又变为“白色之城”,仿若天降怨雪,染白了天地,也在一夜之间染白了无数老秦人的两鬓之发
待国人走近宫室前的小空坝,见宫室前门高悬一面大白幡旗,上面用黑线绣着嬴氏族徽玄鸟,那正是秦国宫室正式向国人告知:国君已薨!
看见那迎着凄风飘舞的大白幡旗,人群中先前的呜咽之音,顿时就变成了嚎啕大哭,那悲声哀浪,瞬间令天地都一片混沌
“老君上啊!老君上!”
无数跟随老秦公征战多年的老兵,哪怕拖着残肢破体,也一边悲痛地呼叫着他们那敬爱的国君、他们那身先士卒的统帅,一边魂飞魄散地跪在地上膝行当膝行至宫室门口,便以头抢地,人人痛不欲生
“老君上!大仇未报,您为何就弃我老秦而去啊?!”
“老君上!我跟着您!我永远跟着您!”
一名老兵膝行至宫室台阶下,痛呼一声,竟突然拔出随身携带的铜匕,剖腹自裁!
煞那间,血溅宫阶!
他的死志是如此决绝,竟是连公室侍卫们都来不及阻止!老秦公已去,也带走了老兵的心!他也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践行自己当年“誓死追随国君”的誓言!
“老君上!我们都跟着您!”
更多的老兵拔出了铜匕,意欲自裁,但先前同样沉浸在巨悲中的公室侍卫们,在第一名老兵自裁后已迅速反应过来,飞奔上前死死地抓住了老兵们的手,含泪夺下了铜匕
宫室大殿内,老秦公面容安详地躺在长大木台上,尚待祭奠完毕入殓归棺,两旁,跪满了王室嫡系宗亲、元老大臣、世族封主。
大木台前跪着的太子嬴渠梁,麻衣重孝,已数夜未眠,以至于眼窝深陷,一脸憔悴此时的他脸上虽无泪,显然已是悲到极致,泪水只能在心间流淌。
国君新丧期,新君尚未即位,但嬴渠梁的太子位已按老秦公遗旨册立。这新晋的太子此刻望着老父的遗躯,内心里只有悲痛和茫然:公父,你就这样去了,叫我如何担起这社稷之重?邦国羸弱,少梁一战又损兵过半,这秦国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公父!我多么渴望能用自己一半的阳寿,去换您的康健在世有国人无比拥戴的您为老秦之梁,老秦再穷,也还有在这乱世生存下去的底气呵您这么撒手一走,我该怎么办?
为老秦公守灵的嬴渠梁,正限于丧父的悲痛和对邦国未来的迷茫中时,一名宫室侍卫脚步匆匆地跑到大殿门外,焦急地禀报:“太子并各位大人!栎阳国人聚于宫室门外祭奠国君,更有近百老兵,意欲为国君人殉,当下已有一名老伯剖腹自裁!我等苦苦相劝,竟是难以阻止!”
听闻竟有国人自裁于宫室门外,众人皆是大惊!若是近百人都死在外面,哪怕是自愿,消息传到列国那将是多么有伤国体的事呀?
兹事体大,闻者无不焦急!嬴渠梁急步冲冲走到门外,诸大臣紧随其后,正当主少国疑之时,庙堂众人都想看看这当下太子、未来国君将如何面对、处置此事。
“老伯!”
那名率先剖腹自尽的老兵的手尚握在**腹中的铜匕上,血已流了一地,已然断气。嬴渠梁冲上前去扶起他的身子,着急地呼唤着,却已晚矣。
而本被侍卫们夺下了铜匕的老兵们,见嬴氏王族和大臣们出来,刚刚有些许平复的情绪顿时又激动起来!
“仲公子!我们要跟着君上同去!”
“肯请仲公子,准许我们为君上人殉!”
老兵们群情激奋,痛声嘶吼着,对老秦公的忠诚之心殷殷可鉴,却也沉重得让人无法接受
人殉,那是一项充满罪恶的古制!“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被殉者,无论主动与被动,那都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自春秋后为赢得民心,各国均已先后废除了这一项残酷的所谓“礼仪”。伟大的秦穆公一世英名,辞世后声名几乎毁于一旦,就是因为他是这一惨绝人寰的所谓“礼仪”的推崇者。在他自己的葬礼上,强迫殉葬者竟达一百七十七人!
而秦献公之所以初登大位就获得了举国拥戴,又正是因为他一即位,就废除了这项罪恶的“人殉礼”。而现在这群老兵却又因为对老秦公的无比爱戴,主动要求人殉,这是多么的矛盾?
如果为了所谓的对老君上的孝道,放任老兵们“活殉”,近百条活生生的人命死得毫无意义自不必说,中原各国那些所谓的礼仪之邦势必又会大肆地往秦国泼污水,诋毁老秦人愚昧、秦国庙堂无情无义而这些,是嬴渠梁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面对老兵们激动的情绪,嬴渠梁反而慢慢的冷静了下来。他重新走回到宫阶高处,对着圆坝中的国人们高声道:
“国君新丧,国人诚心祭奠,我嬴渠梁代公父、代嬴氏一族谢过诸位!”边说边对着场中恭敬一辑。
然后又对着站在最前面的老兵们,诚恳地说:“诸位老辈为邦国出战从不畏死,谁家不是流血无算,谁人不是伤痕累累?秦国庙堂无以为报,本已觉愧疚,如果还要诸位为我公父殉葬,试问我嬴氏子孙如何心安?何况那‘人殉’酷制,本是我公父所废,诸位老辈若执意为之,试问我公父如何瞑目?”
老兵们情绪仍然难平,领头一人哭叫道:“老君上当年迁都栎阳发下毒誓,我等亦誓死追随,如今老君上守誓而去,我等也必要信守诺言仲公子,您就随了我们的心愿罢呜呜呜”
有这样誓死追随自己国君的老秦人,有这样信守承诺的民族之魂,有这样同生共死的铮铮民意,秦国,会没有希望么?但是一想到如此硬骨的老秦人,要毫无意义地死在自己的面前,嬴渠梁又心如刀绞,眼中也忍不住热泪盈眶,抬头对着场中高声问道:
“咱老秦人,都还会唱那首《黄鸟》么?”
一听仲公子这句问话,先前除了那近百名老兵已沉寂下来的人群中,又开始隐隐传出嘤嘤的哭泣声
而嬴渠梁身后的上大夫甘龙、中大夫杜挚、长史公孙贾等诸大臣一听那话,脸色都是剧烈一变,充满了惊异:这《黄鸟》一曲,本是来自于老秦民间的一首苦谣,且意在讥讽大秦先君、庙堂,也可以说是秦国庙堂大为忌讳的朝廷禁歌,如今先君新去,这太子却公然提此禁歌,到底意欲何为?
嬴渠梁却早已思虑清楚,毫不在意众臣的反应,只听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国太子,喉咙里猛然传出那浑厚成熟的歌声: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左传》曰:“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这一首《秦风.黄鸟》,正是当年秦穆公死时以大量勇士殉葬,其中就有三名在老秦人中极受尊重的子车氏壮士“奄息”、“仲行”、“针虎”含怨而死。三人随穆公死后,人民哀伤不已,唱着这歌儿怀念他们:黄雀叽叽,酸枣树上息。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奄息。说起这位奄息,一人能把百人敌。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不住浑身哆嗦。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我们宁愿拿一百个换他一个这歌声里,充满了人民对残酷的人殉制度的诅咒,哪怕执行它的是一代圣主!
嬴渠梁唱着唱着,脸上两行热泪已悠然滚落,而那歌,也从他一人口中的哀伤,逐渐变成了众人口中的哀伤众人竟情不自禁跟着仲公子,同唱起那歌的后半截来那浓浓的伤悲,似乎也化作了对逝去的老秦公,最好的祭歌: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当一首《黄鸟》唱毕,在场的国人、老兵、侍卫们无不掉泪,人人的心潮起伏,似乎隐隐已明白了仲公子的苦心,老兵们寻死之心也渐渐平息,此刻只静静地含泪注视着他们的仲公子。
随着场内众国人情绪的变化,甘龙、杜挚、公孙贾等诸大臣也从瞪目结舌到微微点头、,从对年轻太子的心存疑虑到心中忍不住的佩服想那秦穆公,在老秦国可是如同神一般存在的伟大先君,早已成为嬴氏宗庙内神圣不可侵犯的君神之一,即使在献公当年废除“人殉礼”时也只字不敢提穆公当年之过,而作为穆公后裔、献公之子的嬴渠梁却毫不避讳先祖之过,以太子之身当着国人的面唱这首《黄鸟》,不异于代表嬴氏一族当众低头向全邦国的国人认错!
试问夏商以来太子无数,谁能有这样的勇于担当?当今天下诸侯后人,谁能有这样的胸怀气度?哪怕是当下列国君主,谁能对国人如此的坦率真诚?
仲公子嬴渠梁任凭脸上热泪奔流,口气无比坚定的对着众国人缓缓续道:“咱老秦人,自己不作践自己咱们,都要好好的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才有盼到那好日子的希望!”
“对,好好的活下去!”
“跟着嬴氏,好好的活下去!”国人们高呼。
老兵们停不住气地抽泣,在众国人的高呼声中却终于放弃了活殉的念头,只能随着国人们纷纷对着宫室大殿的方向跪了下去那里停着老秦公的灵柩。
“哀我君上,举国同殇!”众人对着老秦公的灵柩方向含泪齐呼。
“天佑老秦,予我渠梁!”又恭敬地对着嬴渠梁跪拜齐呼。
然后众国人带着复杂的心情,陆续缓缓起身,边抹眼泪边离开了去
看着逐渐散去的国人们,诸大臣们终于长呼了一口气:一场即将演变为天下诸侯口中“无数愚昧秦人血溅宫阶,可见秦国实为蛮夷之邦”的大事件,竟然如此这般就被当下太子给化解掉了?
而嬴渠梁望着那些枯瘦如柴、断手残足已渐渐远去的枯槁背影,心中却没有丝毫的轻松反而更加沉重:可怜而忠诚的老秦人们,谁能给你们好日子过?会是我么?
这一天,秦国之国殇。
夜晚,乌云遮蔽了星空,让人看不见太白星之光亮。
大魏国的“星天监”越弗先生,用那双非凡间之眼透过云层却看见:其实在那厚厚云层的背后,太白星之光并未黯淡下去,而那“莫名小宿”虽围绕着太白星若即若离,却光彩大盛!
这“莫名小宿”,到底是陈黑水,还是嬴渠梁?
*******************
(因为工作回家晚了,今天的章节近5000字,修改又花了很多时间,更新晚了实在抱歉。啥都不求,只要您还在看就成。)
小游戏,!

章节报错 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