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两城结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阵地的混乱直到孙成的到来才告结束,孙成第一时间约束了孙虎所部的乱杀乱砍,整顿部队,并吹起撤退军号,上午的攻势正式结束。
  经过清理统计,孙豹所部只剩区区一六百余人侥幸活命;孙虎部伤亡近六千人,其中死亡近二千人,重伤三千余人。
  孙成心疼不已,脸色阴沉可怕,心情糟糕之极,“两万精锐仅余五千可战之人,孙豹阵亡,这损失比攻占云京城还大!”
  了解到内情的孙成看着跪在眼前的孙虎,真想一刀把他砍了!短短的一上午,除了南门这两万人被打残,东西两门情况也不乐观,虽然伤亡较少,但是因为两支部队的主力都是降兵,战力弱了许多,虽然完成了牵制,也付出了五千余人的伤亡。
  与此同时,秦水城内,秦寿站立城头,一边命人统计伤亡,一边从城头上吊下几百兵卒,收拾箭支武器,一边寻找朱山的尸体。
  有兵卒记得朱山跳下的大致方位,在他们的指引下,吊下城去的兵卒耐心地将一具具尸体拔开,收拾兵器、搜寻朱山。
  让人意外地,仅两刻钟不到城下的兵卒成功地翻出满身是血地朱山,为首的校尉用手一探竟然微微还有气息,大喜之下,赶紧向城头喊话,放下一架缴获的云梯,将朱山送了上去......
  一个时辰后,用过午饭地秦寿得到了城里最新伤亡的报告。一个上午秦水军战死八千五百余人,重伤三千余人,其余全部带伤!
  好在南城上的意外胜利让城里获得了宝贵的时间,城里所有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近一万男人全部组织起来,补入军队,另外近一万人妇女也组织起来运送物资,照顾伤员。
  好在上午的胜利让士气大振,兵卒情绪稳定,让秦寿省了不少心思。
  下午的进攻如期而来,秦寿在兵将的拥簇下再次站立南城楼,近两万兵力面对城下只剩三万来人的卫军,已经没有多少压力。
  卫军的的表现仿佛也应证着众人的想法,不温不火,且以两支降兵为主,直到太阳落山时都没有掀起过一次像样的攻势。
  秦水城里的兵卒再次获得休整。
  秦寿和众将也没有捉摸出卫军的其他意思,只能将卫军的表现归结为上午的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难以振作。
  第二天凌晨,城里的秦寿隐隐地听到好似西北方有厮杀声,他一惊而起,顾不得穿戴整齐,从屋内跃出,飞身上房,侧耳一听,果然是真!
  上午辰时,消息传来,李明光所部三千人加上秦水派中的其他精壮共四千余人在陈顶的率领下紧急支援秦水,却被刚刚经过大败的卫军设伏包围,凌晨时辰遭到攻击,四千余人战死两千余人,陈顶率千人投降卫军,李明光死战不降,带几百兄弟突围逃出,因为不知道城里的情况,没敢向秦水方向逃奔,重新折回了西乡!
  秦寿等人不由得一阵难过,一个凌晨,四千人就没了!
  不过,让秦寿等人意外地是,城外的卫军竟然没有再次攻城,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撤走了。
  秦寿派出的斥候足足跟了他们五十里,见真的撤了才回来报告。
  得到卫军真的撤退的消息,城里再次欢声雷动。
  ......
  初九上午有手下来报,灵城王山中率部两万人已距城不到三十里,王山中的特使也到了秦水城。
  秦寿一听,和王半村等人一合计,明白过来,王山中所部定然是于前天得知了卫军大败的消息,才放胆派出二万兵卒来声援秦水。
  众人不由得一阵鄙视王山中,纷纷要求秦寿不要理采他。
  王半村年长沉稳,还是对秦寿和众人说,“其实王山中的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大家想想要是换着五万卫军围住灵城,以我们秦水这点兵力,我们会不会第一时间去支援灵城?”
  大家一想,“不会,卫军势大”。
  “是啊,卫军势大,王山中迟疑,而前天卫军大败之事传出,王山中能来还是需要胆量的。”
  “为什么?”众人问道。
  “因为,从我们秦水看来,守城已经无忧,但是从王山中看来,彻底打败卫军还是不够。就是加上他的两万兵力,也仅仅在兵力上与卫军相当,而大家知道同样数量的卫军战斗力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优势的!“
  “噢!”包括秦寿在内的众将都不由得点头称是。
  “所以说,王山中的善意还望秦将军和各位理解。”王半村道,“另外,我们还要望远处看,经此一役,我秦水和灵城之间的盟友关系就算建立了,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好处,以后孙成要想再次来犯,就不得不将这层关系考虑在内了!”
  王半村的表现出乎秦寿的意料,高兴之余,秦寿将身上的担子甩手交给了王半村,任命他为秦水军的军师,一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秦寿不知道,王半村之所以有如此表现并非偶然,原来王半村之前一直是秦水派的第一长老,负责日常派里的大小事务,对内对外都极有经验,可以说整个秦水派的有效运转主要归功于他的管理。
  秦寿的身份虽然经历了巨大的巨大的变化,但是内心里作为一个半大孩子的意识仍然浓烈,这些谋略事务他没有经历过自然能以深入思考,好在王半村很有经验,主动要求秦寿每天抽出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跟着他学习相关事务以及军事典籍。
  对于这些事情秦寿一一答应下来,眼下灵城的特使到来,秦寿首先要把这事处理好。
  在王半村的建议下,秦寿亲自接见了特使,要求他报告王山中前来秦水一聚。
  初十上午,消息传来,王山中所部应邀前来,距秦水城十里处扎营。
  秦寿率秦水城大小将领及兵卒五百人亲自前往灵城军营地迎接。
  得知秦寿十里相迎,王山中命令属下两万人列队迎接。
  秦寿等人从万人队中间走过,只见灵城军装备整齐,铠甲鲜亮,士气高昂,不住地点头,王大山及手下众将领看到秦寿等人表情,自豪之情溢于脸上。
  十里之路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等秦寿到了营地,接了王山中等人,再回来,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
  为表诚意,王山中同样只率领五百人进城,不过却同时带了五百匹马,让秦寿等人羡慕不已。
  众人来到秦水城南门之外,城门早已打开,迎接的队伍分列两边,王山中等人一看,前两日战火的痕迹仍随处可见,不说城墙、城门处尚有不少血迹未来得及清除,就是迎接的队伍也是服饰各异,腰间的兵器五花八门,更有不少人带着断刀破枪。
  王山中看了看秦寿,心道:“这小子演的是哪一出?哭穷还是寒碜我?”
  秦寿注意到王山中表情的变化,想了想,大致猜到了原因,“王将军,实在是抱歉,我秦水军刚刚打完仗,还没来得及休整,就遇到了贵军驰援的大喜事,我本想将装备集中到一个千人队来着,好让将军看着舒服些,哪想这想法已吩咐下去,大家纷纷来求情,说只用千人队来迎接将军不够隆重,而且会让大家失去一睹将军风采的机会,这不,我只能顺应大家的呼声,把全城的兵卒都拉出来了。您看,在那兵卒身后还有城里的百姓,他们都想看看您,他们对您一直有很深的感情。”
  王山中一看,果然是人头攒动,无数的百姓拥挤着想看看他们。“秦将军客气了,山中很高兴能够再次回到秦水看一看,故土难舍啊!”
  秦寿道:“欢迎将军随时来秦水,秦水的大门永远对您开放!”
  “好,好,好!有秦将军这句话,山中就放心了!”
  面对秦寿,这个两年前还是他手下一个小兵的家伙,王山中居高临下的表情无法掩饰。
  好在秦寿对这些虚礼并不上心,把自己的姿态摆的足够低,满足了王山中的所欲。
  王山中所部在秦水城呆了足足三天,秦水城也欢庆了三天。
  三天里,秦寿与王山中代表秦水与灵城正式结成盟友关系,互助互援。盟友关系一经确立,秦寿当即答应支援灵城粮食五十万斤,第一批二十万斤交王山中所部直接带回。
  王山中也显示出了十分的友好,代表灵城向秦水军赠送了三千套兵卒装备,由于没有事先准备,王山中让三千兵卒就地卸下装备交给秦水军。
  这下子真正是皆大欢喜。
  对于秦水军来说,五十万斤粮食虽然珍贵,但是秦水还是能支付的起,而且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影响,而大战之后虽然得了一部分装备,但是整体上仍然存在极大的缺口。更重要的是,秦水城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城内的铁匠十去七八,且冶炼水平不高,王山中这三千套装备可是清一色的制式装备,比卫军的装备也不差!
章节报错 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