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辛评想给郭图默哀三分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千强军浩浩荡荡出城。

  战士们士气高昂:“嘿嘿嘿”。

  整齐的号子响彻天际。

  再次震慑了高密县仅存不多的豪强大族

  虽然大家只经过一次魔鬼训练。

  但精气神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不少士兵私底下都夸袁谭宽大仁厚,居然和他们一起训练。

  先锋张郃:“......”

  他可是参加了两天的魔鬼训练,现在腿还有些发酸。

  不过腹诽归腹诽,作为经年的将领,他基础军事知识还是很扎实的。

  自然知道袁谭这种训练的好处。

  只要魔鬼训练下去,一支神行军必然名动天下。

  到时候一日三百,两日五百里的突袭,将打的对手首尾难顾。

  我天下第七张雋乂的名声将响彻寰内。

  “前进!”

  一千骑兵给了张郃,两百名斥候早撒了出去。

  上次大战斥候虽然有折损,但蒋奇立即从骑兵中挑选精英进行补充。

  骑兵中折损的人马,也从步兵中挑选能骑马的补充。

  冀州临近幽州,很多人都会骑马。

  之所以骑兵数量上不去,主要还是马匹和马鞍等的原因。

  冀州本地不产马,需要从幽州和并州去购买。

  太平时节还好,现在都是军事资源,有钱也难以买到。

  目前幽州的马匹基本上都被刘虞和公孙瓒控制。

  并州隔着太行山,路途遥远,兼大量黑山贼潜伏其中,道路已然断绝。

  大军过境都要提防,若是有马匹,只能是送给黑山贼。

  至于马鞍,制作工艺更是极为复杂。

  首先是案板和鞍板鞍鞒。

  一般选用桦木,轻便又结实。

  木材选好后,要放在通风处3-4个月,以蒸发水份。

  一副木鞍要用四大块木材,前后鞍鞒还要先用带杈的桦木。

  选材好了后要经年的老师傅去砍制轮廓。

  在接下来连接鞍板、组装鞍鞒鞍板、修补漏洞和边角、抹腻子刷油漆。

  轧制马鞍、钻孔、拴捎绳,拴马肚带,安装鞍腰子、拴马镫、安装马韂马屉。

  一套马鞍制作完成,至少也要近半年的时间。

  关键耕牛也是稀缺资源。

  所以使用的牛皮只能老死的耕牛牛皮。

  除了马鞍,还有马镫。

  单一个马镫消耗的铁,足以制作一杆长矛的矛头。

  所以上下马一侧使用马镫,另一侧,就用麻绳圈或者布圈来替代。

  还有......

  骑兵,那是要靠海量的金钱堆出来的。

  “大军出征了!!”

  “嘿嘿,幸好没去当兵,你看前几天的魔鬼训练!”

  “哈哈哈哈!”

  地里的屯田兵不少人抬起头,看着耀武扬威的大军,不由得暗暗撇嘴。

  屯田沿黄河及高密县周边,绵延数十里,已小见规模。

  即便是屯田,袁谭和郭图设计的抽成也不是很多。

  一人屯田,抛去各种税赋等,足以养活三人之家。

  耕牛充足的话,还可以养更多。

  目前的屯田兵大多是单身的青壮,之前做流民的时候,不但没有未来,连好点的树皮都要抢。

  现在不但有免费的粮吃,来年存了粮食,甚至可以娶亲了。

  兵荒马乱的,几袋粮食就能换个女子回家。

  甚至单身的,只要给口吃的就行。

  这些事情,在几天前,那是像也不敢想的。

  现如今居然有了希望,他们自然干劲十足。

  耕牛不够,那就甩开膀子自己去耕......

  中军正中,袁谭、郭嘉和辛评骑马而行。

  袁瑜替代袁谭,穿着一身袁谭的同款铠甲和大红披风,脸色发黑的站在战车上。

  心中祈祷刘备军不要也来个斩将搴旗......

  “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虽与刘备定下互不毁田的承诺,但并没有定下不可收割的承诺!”

  袁谭指着不远处的黄河,“仲治,立即令人通知公则,沿黄河岸边,每六里设一烽火台,屯田处,可纵横十里设一烽火台,呈田字状布置。”

  “唯!”

  辛评同样是一个多面手,不过他并没有立马派人回去,而是拿出纸笔,于马上记载。

  因为看样子,袁谭似乎还有话说。

  果不其然,过了半晌,袁谭又道:“令公则多多寻访水利方面的人才,并到南方购买水稻种子。

  吾听闻荆南水稻一年可收两次,亩产六石,年产十二石,收益四倍于粟米!”

  “唯!”

  辛评继续记载。

  大约过了半晌,袁谭又道:“令公则遍寻医者、木匠、铁匠等,供于城中。”

  辛评继续记载。

  大约又过了半晌,袁谭又道:“令公则在城中兴建义舍,此举定能吸引流民来投,如此可以扩充人口。”

  辛评忽然想给郭图默哀几分钟。

  不羁的郭嘉都看不过去了,纵马上前道:“大公子,欲速则不达。

  目前我们的第一要义还是要以军事为主,拿下北海和东莱,虎视徐州!”

  “奉孝此言,正合吾意!”袁谭顿时醒悟过来,自己有些太急了,于是道:“书于公则,令屯田之民在闲暇时,操练军阵!”

  郭嘉:“......”

  他严重怀疑郭图可能活不过今年。

  “好了,就这么多吧!”

  袁谭终于决定不再想郭图了,转头看向了郭嘉:“奉孝啊,如今大战在即,我们怎么虎视徐州呢?”

  感受到袁谭灼灼的目光,郭嘉淡淡一笑,道:“从今日情形看,那刘备不欲死战,我们就不必把精力浪费在此处。

  可令辛评、张郃领大军急行军至平原县,于河边安营下寨,牵制刘备军即可。

  大公子与我亲率精骑与臧刺史会面,讨要臧刺史的印绶文书。

  而后,日行三百里,过济南国、乐安郡、齐国,直逼北海国治所都昌!

  那孔融腐儒,只会空谈激辩,不修军事。

  吾闻贼人已至城下,其不思守城,反于室中读书。

  此刻我军与公孙瓒军对峙,其必然毫无防备。

  我骑兵入城,届时以臧刺史印绶为证,选一人为郡守,再拉拢豪强,整个北海国必传檄而定。

  蔡磬蔡伯起年老思归故乡,只要能击溃北海和东莱境内的黄巾贼。

  东莱郡大公子更是单骑可收!

  如此,北海、东莱皆入大公子之掌控也!”

  “好!”

  看着郭嘉自信的眼神,袁谭同样很自信。

  “辛评听令!”

  刚安排好送信事宜的辛评急忙纵马上前,双手抱拳:“末将在!”

  “令汝都督中军,至平原县安营下寨,加强防备,协同臧刺史攻略。

  切记,以保全实力,守卫高唐县为第一要义!”

  “唯!”

  辛评下意识的领命后,心头一震。

  吾刚来就把军权全部交于我手!

  此,此信任!!

  刹那间,辛评心潮起伏,士为知己者死,这条命,交给大公子了!

  “传令三军,全速前进!”

  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后,袁谭看向辛评和郭嘉,道:“走,与我知会雋乂。”

  说完后纵马直奔前军。

  “大公子,我呢!!”

  战车上的袁瑜高声喊道。

  袁谭这才想起这个假袁谭,当即道:“予你两百亲兵,继续站在战车上,假装我在此处!”

  “唯!”

  袁瑜急忙领命。

  他可不敢顶撞大公子。

  袁阗现在还躺在床上呢,据军中大夫说要一个月才能下地。

  大公子以前刚烈好杀人,对自己人也还行。

  没成想现在出来打仗,仗没打几次,杀气更重了。

  随着命令下出,旗帜摇动,鼓声缓缓响起,全军速度开始加快。

  前方的张郃正慢悠悠的前行,听到军令后,连忙精神抖擞,指挥前军。

  “得得得得!”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后,只见袁谭带着辛评、郭嘉还有两百亲兵纵马而来。

  “大公子!”

  张郃急忙纵马迎了上去。

  他四米多长的马槊,挂在后背上特别的显眼。

  其实他想把单经的马槊送给袁谭的,但心中却舍不得,如今还在踟蹰中。

  “张郃听令!”m.mianfeizhuishu.comδ1贰З.nET

  “末将在!”

  “令你率本部人马,归辛评统属,至平原县安营下寨,加强防备,协同臧刺史攻略。

  切记,以保全实力,守卫高唐县为第一要义!”

  “唯,某必效死命守卫高唐!”

  张郃重重抱拳道。

  他虽然是中郎将,但袁谭在军中假节,自然在他之上。

  而辛评是监军,必要时确实可以统领全军。

  所以张郃并没有什么意见,对于他来说,能打仗,能升官,能扬名就行。

  “两百斥候留下一百,其余骑兵挑七百骑兵随我走!”

  “唯!”

  骑兵的千人督,上次已死在关羽手中,新提拔的是一个年近三十的壮汉。

  随着他的号令,八百骑兵汇聚到了袁谭的周围,汇同原两百亲兵骑兵,共有一千人。

  于是,袁谭带着郭嘉和一千骑兵,调转方向,直奔臧洪大营。

  因为三国演义和现实的真真假假,原本对于郭嘉,袁谭还有所保留。

  但一夜长谈,他已经认定了这个三国鬼才。

  人还未到,已发现根基之危、内室之危、当下之危,且逻辑严密,归纳合理。

  就是袁谭这穿越众,都没想那么细致。

  然后谈笑间,原本无解的三个危难,就变成三大助力。

  这翻云覆雨的本事,天马行空的布局,绝对的顶级谋士。

  当然也要感谢三流谋士郭图的衬托。

  郭嘉。

  在三国演义中,是他力劝曹操在官渡大战的前夕,抽空打败了叛袭徐州的刘备,避免两线作战。

  是他,在官渡之战后,劝说曹操不要再打袁绍,坐山观虎斗,让袁谭兄弟阋墙。

  是他,力劝曹操北征乌桓杀死塌顿单于,又遗计定辽东。

  可惜的是自己水土不服,病死了。

  赤壁大败后,曹操甚至痛哭奉孝若在,不使孤至此。

章节报错 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