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皇后是太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8章 皇后是太后**

我听了那个小太监的话,心里有些着急,此时太后娘娘无论如何也不能出意外。  如果太后为乱兵所杀,让皇上如何向天下交待?这岂不是要让皇上背上不孝的罪名?

想到这里,我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没等我走出去,张让就满头大汗的跑了进来,“皇后娘娘,今晚宫里太乱,万岁爷让奴才带人来保护娘娘。  ”

我明白皇上的意思,今晚宫里有禁军,皇上怕我受惊,故此特意派人来保护我。  张让是皇上的贴身太监,因此皇上特意让他来保护我,就是怕我有闪失。

“你来得正好,本宫正好要去万岁爷那里,你随本宫一起过去。  ”

张让有些迟疑,“皇后娘娘,今晚外面太乱,娘娘还是不出去为好。  ”

“本宫必须现在就去见万岁爷。  ”

张让见我态度坚决,只得跟在我身后。

出了翊圣宫,就见一小队禁军守在门外。  一见我出来,那些禁军都忙低下了头。

张让指着他们对我说:“皇后娘娘,这些人都是陛下派来保护娘娘的。  ”

我点了点头,又吩咐我的一个心腹小太监:“你这就带几个人去后宫那里,吩咐守门的太监多带几个人守门,今晚无论如何都不得开门。  如有人胆敢擅自开门,定斩不饶。  ”那个小太监带着几个人领命去了。

陈太妃和贾皇后她们现在都居住在后宫之内,不能让她们受了惊扰。

历朝皇帝的妃嫔都是居住在这后宫之内。  因此这后宫又设有一道门。  一到晚上,这道门就关上了,等闲不得开门。  纵使是皇上要临幸妃嫔,也是要在关门之前召见妃嫔。

皇上之所以会选在三更兵围长乐宫,就是要等后宫地宫门关上了,这样免得禁军冲入后宫。

“后宫之内无三尺童子”,也是因为此。  这后宫除了妃子。  就是宫女太监,任何人都不得入内。  即使是后宫妃子的母亲求见。  也要经过皇后的批准方可相见。  后宫妃子的儿子一旦成年,就必须出居于宫外。  纵使要与自己的母亲相见,也要经过皇上的批准,而且只能在白天到自己母亲的宫内问安。  问安后,必须速速离开,不得停留。

只有历朝太后地寝宫——长乐宫和历代皇后的寝宫——翊圣宫在后宫之外。

翊圣宫因为与皇上地寝宫相连,所以在这后宫之外。  加上皇后逢年过节。  要接受内外命妇的朝贺。  如果翊圣宫设在后宫之内,到时外命妇混杂在后宫之内,反而不妥。

除此之外,就只有长乐宫也在这后宫之外。  因为太后的辈分较高,时有宗室子弟求见问安,加上我朝屡有太后听政,所以长乐宫也被置于后宫之外。

因此后宫的宫门一旦关上,只须派一队禁军将长乐宫围住。  就隔绝了长乐宫和内外的消息。

我带着张让匆匆朝皇上的寝宫走去,宫内的寂静一如往日,听不见任何嘈杂地声音。  看来皇上将局面控制得很好,没有人借机作乱。

因为我一直不愿到皇上的寝宫来,因此皇上也随着我住在了翊圣宫,这边的服侍的太监较翊圣宫少了很多。  到了晚上。  这边更显得黑漆漆的,有些怕人。

我急匆匆的往里面走着,守门的小太监有些错愕的看着我。

我一进去就见有一个武将打扮地人正站在屋子里,见我进来,他似乎吃了一惊,忙跪下磕头。

我知道这个人就是韩昌国,可无暇仔细打量他。  皇上今晚让他带禁军入宫,可皇上一定也怕他借机作乱,对他也有些不放心,因此才会把他带在身边。  便于控制。

我忙说了一句:“韩将军免礼。  ”

韩昌国依旧跪伏在地上。  不敢抬头,只说了一句:“微臣给皇后娘娘请安。  ”

“万岁爷现在在哪里?”

“万岁爷在里面。  ”

我示意张让留下来。  就一个人进了皇上的卧房。

里面静悄悄的,皇上正背对着我坐着。  我轻轻地走了过去,就见皇上手中正拿着一个小木盒。  皇上的神色有些恍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我轻声唤着皇上:“陛下。  ”

皇上这才回过神来,看着我微微一笑,顺手将手中的木盒藏到了衣袖中。

我装着没看见皇上的举动,可我心中还是有一丝疑惑,皇上手中拿地到底是什么呢?我蹲下身,平视着皇上:“臣妾有要事要禀明陛下,所以来这里见驾。  ”

皇上拉起我,和我一起坐在窗下的短榻上。

“陛下,今晚陛下派人围住了长乐宫,就是要隔绝太后娘娘与外面的消息。  陛下要尽快行动才是,如果周家领兵诸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万一借机发难,只怕局势堪忧。  ”

皇上将我揽在怀中,“皇后放心,朕已经安排好了。  ”

“陛下,还有一事,那就是万万不可让太后娘娘受到惊恐。  太后娘娘迎立陛下,不可谓无功。  ”

不等我说完,皇上就轻轻弹了我的脑门一下:“这件事皇后已经和朕说过多次了,难道皇后不相信朕吗?”

“臣妾并非不相信陛下,只是害怕这宫里有人会借机暗害太后娘娘。  ”

皇上站起身,走到外面,吩咐韩昌国:“韩将军派人去告诉围困长乐宫的将士,任何人不得擅入长乐宫,也不得放任何人进长乐宫惊扰太后娘娘。  违令者,斩。  ”

韩昌国吩咐一个人去传令。

皇上走到我面前。  认真地看着我:“皇后知道朕今晚做件事会有什么后果吗?”

我点了点头:“臣妾明白,臣妾的母家必将受到牵连,周家地几位实权人物必然被卷入其中,周家在朝中的势力必然受到极大的削弱。  ”

“那皇后不后悔吗?”

“陛下改革军制是为了我天朝的千秋万代,臣妾知道陛下此时需要臣妾地支持,臣妾要站在陛下这边。  ”

皇上紧紧地抱住我,不再说话。

历史上有无数地女人在宫廷斗争中脱颖而出。  握天下之权,可很多人最后却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原因无他。  是因为她们所想地只是自己的私利,只想着自己如何能拥有更大地权力。

王者至公,当你站在权力之巅,就会发现拥有权力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义务。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为天下苍生着想。

天快亮了,张让在外面低声说道:“万岁爷,崔总管回来复旨了。  ”

“让他进来吧。  ”

崔连贵一会儿就走了进来。  “奴才给万岁爷、皇后娘娘请安。  ”

“有劳崔总管了,事情办得如何了?”

“回万岁爷,陈留庶人已经服毒自尽了,王妃也一起自尽了。  ”

我终于知道昨天皇上低声吩咐崔连贵去做什么了,皇上已经觉得陈留王的存在对自己的皇位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所以才会派崔连贵除去陈留王。

皇上没有说话,崔连贵洋洋得意地说道:“奴才拿毒酒给陈留庶人喝,陈留庶人不肯饮下。  奴才让两个小太监按住陈留庶人,奴才亲自给他灌下了毒酒。  奴才又逼着王妃也喝下了毒酒,免得泄漏了风声。  ”

崔连贵又从怀中拿出一样东西呈给皇上,“陛下,这是陈留庶人亲手所书的谢罪表。  ”

皇上接过来看了一眼,“崔总管倒是立下大功一件。  ”

“陈留庶人不肯写。  奴才用世子昭威胁他,他才肯写。  ”

“此事如果不是崔总管亲自去办,只怕谁也没有崔总管做得如此周全。  ”

“奴才只是牢记要认真去办万岁爷交给奴才地事。  ”

皇上点了点头,我忙问:“那世子昭呢?”

“回皇后娘娘,奴才以为斩草不除根,将来终究是祸患,因此奴才扼死了世子昭。  ”

听完这句话,我心里不由有些恻然。  崔连贵的做法完全符合这宫里的规则,本无可厚非。  但一想到世子昭不过是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我的心就有些发冷。  看着崔连贵那急于讨功请赏的嘴脸。  我不由从心底泛起一阵恶心。

皇上也是低头不语。  半晌皇上抬头,“如今还有一件事要有劳崔总管。  ”

“奴才惶恐。  ”

“崔总管这就带人去把长乐宫里所有的宫女太监全部拿问。  总管另派几个心腹去服侍太后娘娘,千万要好生服侍太后娘娘。  还有一件,就是千万不得让太后娘娘寻了自尽。  ”

“奴才明白。  ”

“还有朕一会儿让韩将军把他的人撤出来,崔总管派几个人去守长乐宫,不得让内外传递消息。  ”

“奴才遵旨。  ”崔连贵退了出去。

皇上又走出去吩咐韩昌国把禁军撤走,韩昌国也走了。

皇上突然叹了一口气:“朕和陈留王最合得来,以前朕常和他在一起打马球,喝酒。  ”皇上地语气中带有一丝自责,皇上有时并不像他外表所表现的那样无情。

我走过去,搂住皇上的腰,将头靠在皇上胸前,“陛下,臣妾明白陛下的心思。  可这里是皇宫,陛下虽然是至高无上的帝王,可也会有无可奈何的时候。  ”

皇上不再说话,只是轻轻抚摸着我地头发。

张让突然说道:“万岁爷,上早朝的时候快到了。  ”

皇上慢慢放开我,我替皇上理了理龙袍,皇上迈着大步走了出去。

我一个人坐在皇上的寝宫里。  自从先皇驾崩,我就很少来这里。  寝宫里地陈设依旧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我不禁想起“物在人亡”那句话来,突然有了一丝辛酸。

先帝让我明白了很多,他让我明白如果爱一个人,就要设身处地的为这个人着想。  我自幼生长在周家,从父亲与母亲的身上。  我看不到任何夫妇之情。  我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别人,因此进宫之初。  我对先帝只是利用。  如今想来,心中后悔莫及。

我竟然迷迷糊糊的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朦胧中有人抱起我,将我轻轻放在床上。

我这才慢慢的睁开眼睛,皇上正站在床边看着我,皇上看我的眼神满是爱怜。

我笑着说:“陛下什么时候回来地?”我一边说一边要坐起身。

皇上按住我,“皇后躺着吧。  昨晚****没睡,皇后也累坏了。  ”

“臣妾没什么,只是陛下也该歇一会儿了,陛下也是昨晚****没睡。  ”

皇上果然****躺下,搂住我:“朕睡一会儿。  ”皇上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我有些心疼地看着皇上,这些天来有多少事情令他忧心不已。

我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突然听见皇上刻意压低地声音:“这件事先别告诉皇后娘娘。  ”

我地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皇上究竟有什么事情要瞒着我?

我听见皇上的脚步声,忙闭上眼睛装睡。  皇上似乎站在床边看了我一会儿,这才走了。

皇上走后,我又躺了一会儿,才慢慢的坐起身。

宫女忙过来服侍我,我梳洗过后。  本想去长乐宫看看太后,可此时我去见太后,只会火上浇油。  因此我转念一想,不如去上书房,看看皇上究竟有什么事瞒着我?

出了皇上的寝宫,我走了几步,就见张让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

我迎着张让走了过去,张让忙站住给我请安。

“什么事情,这么慌慌张张的?”

“皇后娘娘,奴才要去长乐宫看看。  ”

“怎么了?太后娘娘出什么事情了?”

“没什么大事。  不过是万岁爷不放心太后娘娘。  所以让奴才去看看。  ”

“你快些去吧。  ”

张让给我行了个礼就要走。

我又叫住张让:“今天早朝可有什么大事没有?”

张让迟疑了一会儿,就说道:“回皇后娘娘。  太后娘娘昨夜派人暗中联络陈留庶人,与几位周家握有重兵的将领,意图废黜万岁爷,迎立陈留庶人。  幸万岁爷英明,发现逆谋。  陈留庶人畏罪自尽,亲笔写下谢罪表。  皇上下旨要将那几位周家地将领革职,押送京师问罪。  ”

我知道这不过是摆在表面,堂而皇之的说法罢了。  但我还是吃了一惊,皇上的动作也太快了,只是贸然派人将周家这几个人拿问,万一这些人作乱怎么办?

我急匆匆地走到了上书房,崔连贵一见我,忙迎上来给我请安。

我只是含糊答了几句,我因崔连贵扼死世子昭这件事,对崔连贵这个人有些厌恶。

我走了进去,就见皇上正背着双手站在窗下。  皇上似乎是听见了我的脚步声,慢慢的回过头来。

“陛下,早朝的事情臣妾已经知道了。  ”

“朕正想告诉皇后,只是朕回宫的时候,皇后还在睡觉。  ”

我心里不禁有些疑惑,难道是我今天早晨听错了?皇上不是有事要瞒着我?

皇上接着说道:“昨天皇后告诉过朕之后,朕就派了几个心腹骑着快马,伪作太后娘娘的信使,送信给那几个将领,只说是太后娘娘约他们某日起事,他们定不会心疑,一定会放松戒备。  朕同时又派了御史领着禁军,拿着圣旨,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夺了他们地军权,只怕这些御史现在也快到了。  ”

“陛下圣明。  ”

皇上拿起一份奏折递给我,“皇后看这个人如何?”

我看了一眼奏折。  “陛下,范光佑这个人臣妾听说过,他是有名的酷吏。  先帝因为他苛酷,将他贬到了边陲。  如今陛下又提起他做什么?”

“朕要升他地官。  ”

我有些疑惑地看着皇上,皇上笑了,“朕要将他调进都察院,让他审问谋逆一案。  ”

“陛下。  周家的这些将领位高权重,岂能由等闲官职的人审问?陛下将他调进督察院。  想要委任他什么官职?”

“朕自有安排。  ”

我想了想,又接着说道:“陛下,我天朝尊崇儒术,儒家尚仁政,故此酷吏不为历代帝王所取。  陛下如今将一个酷吏调到都察院,恐怕朝野会对陛下失望至极。  ”

“皇后,常时用常法。  如今非常之时。  当用非常之法。  如今非严刑峻法,不足以治天下。  ”

“陛下,尊儒,就是为了守礼。  昔日周公制礼,以礼治天下。  春秋战国,战乱不断,而礼制不衰。  后秦国崇尚法家,虽励精图强。  可只传二世,即国亡。  原因非他,我华夏地大民众,单单依靠官员以法治国,恐有力所不逮之处。  故各朝皆尊重儒术,以礼治国。  上至帝王。  下至百姓,无不恪守礼法,如此国方大治。  ”

“皇后所言甚是,但皇后不要忘了。  如今朕要改革军事,各方反对势力甚众。  如今周家率先发难,地方各将领都在观望。  如果朕不用酷吏来弹压他们,只怕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危机。  ”

皇上又接着说道:“皇后熟知史实,可知几个知名地酷吏都产生于何时?”

我略迟疑了一会儿,“臣妾所知的酷吏,出名者无过于周兴、来俊臣。  ”

“皇后说得不错。  这两个人都是武则天时期的酷吏。  武则天称帝。  即所谓地武周**,唐朝宗室纷纷反对。  所以武则天设置酷吏来镇压他们。  ”

我突然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皇上如今想对这些手握重兵地将领动手,只是又怕这样做让将士心寒,将来不肯用命,因此才想出要用酷吏来镇压他们。

自古以来,历朝都尊崇儒术,儒家反对严刑峻法,因此各朝在尊崇儒家的同时,也反对酷吏。

而所谓的酷吏,不过都是帝王棋局上的一枚棋子罢了。  周兴、来俊臣得意之时,都是志得意满,却不知道武则天只不过是在利用他们而已,武则天在任用他们的时候就是把他们推向了绝路。

武则天要称帝,作为一个女子,又不是非李唐王朝地后裔,其困难可想而知,尤其是来自李唐王室和李唐旧臣地阻力。  武则天为排除这些阻力,不得不让酷吏走到前台来,让他们对反对地人大开杀戒。

一旦这些反对地人被杀得差不多少了,武则天就处死了这些酷吏,因为这些酷吏已经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武则天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罪过全让这些酷吏背负了,到最后,大臣们恨的不是武则天,而是这些酷吏。

如今也是如此,皇上不想让这些将领恨自己,因此就把酷吏推到了前台。  而对于酷吏而言,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路。

我看着皇上,“臣妾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

皇上也笑了,“朕有时常在想,朕与皇后与寻常夫妻并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每日里所想的是柴米油盐,而朕与皇后想的是天下大事。  ”

我低声说:“如果陛下和臣妾能像民间夫妇那样就好了。  ”

皇上刚要说话,就听崔连贵在外面说:“万岁爷,昨天派出去地人回来复旨了。  ”

皇上走了出去,我坐在书案后,闲得无事翻阅奏折。

我突然看见一本奏折被压在最下面,忙抽出来细看。  原来是隋俊文上表,只说我是太后娘娘一党,劝皇上废后。

我脸色大变,这样的大事,皇上怎么没对我提及?昨晚皇上一个人在寝宫,看见我就藏在衣袖里的那个小木盒,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还有今早皇上究竟有什么事要瞒着我?

这些疑惑,在我看到奏折之后,全都涌上我的心头。

―――――――――――――――――――――――――――

小江多说几句废话:这章的内容比较多,谈地主要是礼与法,儒家与法家的问题。  因为不是学术论文,所以只写了与小说有关的部分。

今天小江的生日,今天晚上再更一章。

章节报错 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