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试科举难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宫,朱标书房。


虽不知道后世电视剧那般的书房布置,考证了几分的史实,但朱标一个堂堂大明储君的书房之“简陋”,着实让常升开了眼界。


除了御制的文房四宝。


以及珍贵木材制作的家具和书案,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与书房不相干的摆件。


而占地最多的,竟是一排排书架。


除了朱标身后的几个,他甚至专门隔了一间私人案牍室,其中的书架上,更是摆满了经史子集,大批量的奏书,以及常升提供的一系列古代经典“工具书”。


似乎是看出了常升眼里的诧异。


朱标笑着解释道:“这是趁着你这三日休沐,我派人参照你的建议重新布置的。”


“反正东宫如今也没什么要务。”


“雄英每日从文华殿放课后,我就会带他来此,以精选的奏本为实例讲解功课,并让他闲暇之时,多翻阅一些实用之书。”


朱雄英每天要在文华殿上十二个小时的学,下了课还得回家,在他老爹这儿继续补习。 给力网址m.mianfeizhuishu.comlwx。com小说阅读


这内卷程度,常升听的都有些咋舌。


大外甥,这回算舅舅对不起你。


有朝一日,舅舅一定替你坑你爹一回,替你报仇。


带着常升游览了一番书房,朱标也从自己身后的书架上捧了一堆的信件出来。


望着条案上堆积成小山的信堆,常升不由抻了抻脖子。


没记错的话。


朱标当时寄出去的书信不过二十封。


现在看这回信的数量,何止十倍,其厚度,更是和朝廷奏书有的一比。


“哪来的这么多回信?”


常升随手抽出几封,上面的人名根本就没出现在朱标当时的人选名单里。


但随即他又明白过来。


“来蹭功的?”


原本还想卖个关子的朱标顿时苦笑着点点头。


“除了宋师所在,以及秦王,晋王,燕王所在之封地还算安定,其余大儒所在的府衙在朝廷诏书后也算配合,但难挡这些大儒借机宴请好友时说漏嘴,再被人大肆宣扬。”


“在他们看来,能被朝廷委派小规模施行科举的大儒,就是一地学问之扛鼎。”


“当然得争上一争。”


“其余不服者,自然都托各府衙给我递了信。”


“还有不少服气的,也借机上书,表示自愿贡献一份力,以为辅佐。”


“不过三日功夫,这事都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了。”


“这些信件,都还只是离应天府近的。”


“等到此事彻底发酵,只怕来往的信件会更多。”


常升了然的点头到:“当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自然会有无数的人想方设法的从中分一杯羹。”


“但这事还无法明文定立参与标准。”


“更不能一气拒绝。”


“即便还没有翻阅这些信件。”


“我也敢肯定,除了殿下从东宫旧臣中筛选的大儒,还有不少从朝廷告老的大臣、地方大员的亲族、甚至是前元想要趁机洗白投效的遗老。”


看朱标难看的脸色就知道。


常升说准了。


朱标显然也明白这几类人背后各自代表的分量。


原本只是为了帮朝廷临时补充一些人才推行的试科举。


但现在,肥肉变成了烫手山芋。


插足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处理不好,好事就有可能变坏,甚至打击到朝廷的威望。


“如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听着朱标诉苦,常升哪能不明白他的意思。


不就是想让他再给出出主意么。


正巧这个文人相争的乱局也正是他想要的,这不得赶紧把那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老小子扔过去,火中取栗。


以他的本事。


只要以一地为样本,不管暗地里怎么拱火,只要最后确实解决上了明面的纠纷,朝廷就可以当做范本向全国示例。


“我前日去天界寺,碰见了个对口的人才,正巧可以应对这局面。”


“哦?”


“他叫什么名字?”


朱标饶有兴致的问到。


“道衍,洪武八年,叔伯召通儒僧人礼部应试,他曾来过应天。虽然后面被叔伯以此僧心术不正为由赶回去了,但他最近又到了天界寺,正巧被我遇见。”


听着这份履历,朱标微微皱眉。


“父皇明言不喜此僧,此番用之是否欠妥?”


常升翻了个白眼。


“姐夫,你是太子!”


“除了用人长,也得会用人短啊。”


“还拿茹太素为例,此人追名逐利,把一生清名看得比性命还重,看准了这点,你用他去做一些失职就会损清誉的事,你看他是不是做的比谁都尽责?”


“道衍也是如此。”


“他心术不正,四处结交名士大儒,不专佛法,可对如今的局面而言,不调动朝廷大员,你到哪儿再找一个比他合适的人去南方居中调解?”


“为君者用人,用与不用,全凭自己心意和实际需要。”


“叔伯不喜,是他当时用不上,所以不在乎。”


“可姐夫说要用。”


“谁还会拦着你不成?”


朱标又被上了一课,点头就让内侍去把人请来。


但不管在旁人怎么举荐。


朱标用人,首先都得自己考察一遍。


“刊印之事进行的如何?”


时隔三天,常升也得问问近况。


虽说这事已经抛给别人负责,但办不好差,主要责任老朱肯定还是算他头上。


朱标又不由得苦笑起来。


看着常升三月往东宫的送银送的痛快,他原以为筹措银两不难。


虽不好拿来与常升比。


但他的人至少能筹到完成刊印的数目。


可是看他们三日来筹措到的数目,朱标才深刻的体会到了他们与常升的差距。


“筹了多少?怎么筹的?”


常升一看朱标的面色就明白了。


“时逢初春,正是各大学社招生之际,他们联络了几家不算太出名的,用自己的人脉在他们的书院里筹办了几场文会,拉拢了不少学子,所得酬银……五百两。”


听到这个模式。


常升是欣慰的。


可当听他们收到的钱数,常升就捂额了。


“他们的人脉值几个钱呀,有东宫的势不借,还把自己贱卖了。”


“传出去都丢东宫的脸。”


“把他们传过来吧,刊印的事暂且放下。”


“我先教教他们怎么用文人的方法赚钱,顺便也把那五十万两的赌约给平了。”


朱标睁大了眼。


“莫非,你要用这五百两银子赚回五十万两来?”


常家家大业大的,有本钱开了好汉楼和夫人坊,有客人,有独门秘方,赚的盆满钵满,他能理解。


可常升这架势。


是要用这五百两,将五十万两银,连带刊印需要的钱银一同赚回来?


常升随性的点点头,又指了指条案上的信件。


“原本还打算随便捞笔,应付过去就行。”


“可现在不是出了这事么,朝廷也需要另一个发声的喉舌,索性就一并办了。”


朱标:“……”


你是怎么把刊印,挣钱和小科举都联系到一起,还能将他们的解决办法说的那么轻描淡写的。


章节报错 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