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麒麟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眼三年过去,这三年发生三件大事。

  其一,陈松据回京后不久,朝廷下旨修建麒麟殿。这是个大事,所用人力物力巨大。

  朱村许多壮丁都上山当了帮工,虽做的是些苦力活,心思活络的还是从京城来的工匠那里学来些手艺。

  其中佼佼者当属刘程,本就有木工学徒功底。吃苦耐劳,还懂得结交,深得京城来的大师傅的喜欢,破例收他做了编外弟子。

  麒麟殿建成之初,着实风光了一把。

  在方圆百里内,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奢华建筑了。

  落成仪式上,县太爷亲自主持,工部主建官员作陪,周围十里八乡有头有脸的都来了。

  乡绅们免不得一顿溜须拍马,便是称赞天上宫阙的词都出来了。

  之后一段时日,朱村麒麟殿算得上是名声在外,游人如织,香火鼎盛。

  山门立在山脚,两丈高的牌坊,四根青石立柱耸立,把牌坊分成了三段。

  中间牌坊高,两边牌坊矮一截。

  飞檐挑出半丈许,顶上铺着金色的琉璃瓦,中间牌坊写着“瑞麟山”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说起来这座被当地村民称为“后山”的小山脉,沾了瑞兽的光,得了个“瑞麟”山名,也算是有福气的了。

  进入山门后,是一条直通山顶的石板路。

  花岗岩石板一块块修葺整齐,打磨得十分规整,色润白净。

  拾级而上,沿途两旁竹林松柏郁郁葱葱,枝叶压下来刚好垂到了石板路上方,遮住了夏日歹毒的日光。凉风习习,枝叶随风摇摆,哗哗作响!登高望去,一片绿色如波涛逐岸,一浪接着一浪!

  游人香客走累了,席地而坐,休息片刻,便觉心神清明,疲劳顿减。

  约莫走三里地光景,便来到了瑞麟山的山顶。

  瑞麟山南临南海,背靠群山,与背后连绵百里的群山相比,山势并不算高,更像是进入深山前的前哨站。

  山顶原是块不过半亩地大小的山尖,平时由一些村民打理出来种些番薯之类的农物。

  后来朝廷来了人,竟生生地削去一截山头,空出了几亩地界。随后又移来好些花草树木,铺满了山顶,麒麟殿坐落在平地的中轴线上,背靠着悬崖。

  正殿前是一片广场空地,铺着一块块方正白净的石板。

  临着悬崖边儿,围了一圈青石立柱。每尊立柱齐腰高,柱身浮刻各式花鸟鱼虫,立柱间隔以孩童手臂般粗细的铁链相连。

  空地中央立着一棵五人环抱的梧桐树。

  这么大一颗树由从别处移来,可见朝廷的神仙手段。树干笔直,高数丈,树冠茂盛如华盖,宽达十数丈。

  绿荫下搁着一张八仙桌,古朴雅致,旁边围着几个圆润可爱的石凳。

  一眼望去竟有几分惬意仙气,想来闲暇时在树下乘凉是十分惬意的。

  穿过树荫便来到了正殿正门。

  正殿坐北朝南,门廊宽约半丈。四根檀木圆柱支撑着笔直的木枋,木枋上云纹团簇,上有斗拱层叠。

  飞檐向外延伸,高高翘起,顶上铺着金色的琉璃瓦片。

  中间是两扇朱红色的大门,宽约丈半,门上整齐镶着数排拳头大小的铜钉。

  门上一对黄灿灿的铜狮门扣,左雌右雄,神态比寻常大户人家的少了几分煞气,多了几分庄严。

  大门两旁立柱上刻着一幅金字对联;麒麟献瑞千年盛,美厦呈祥百世安!

  大概是没到节日的缘故,此时大门紧闭,只开着侧门。

  侧门略窄,三尺来宽。

  过门后旁边是个小门房,和县城里大户人家的门房类似,大概就是看门人的住处了。

  内院的正中央便是正殿,一座长方形石木混合宫殿式建筑,一层两檐的结构。

  一层高约二丈,砖石墙上架着四条没有拼接痕迹的木枋,纹饰五彩符文。上有斗拱层叠,结构十分精巧。

  飞檐向外延伸,最终落在四周二十四根檀木圆柱上,形成一圈半丈来宽的回廊。

  二层高丈许,木制结构造型更加繁复。正脊笔直,垂脊弯曲向下,而后又朝天高高翘起。

  屋脊上吻兽,走兽,脊兽一应俱全,形态各异,憨态可掬!

  同样是金色琉璃瓦片,金灿灿的一片!

  檀木圆柱的鲜红漆色,石墙淡黄,金色琉璃三色交相呼应,尽显皇家手笔,庄严隆重!

  在一层和二层的正中间,挂着一块四周镶金带有云纹的匾额,竖向书写着“麒麟宝殿”四个大字!

  殿门有三扇,中间大门是正殿,里面供奉的是一尊由钦天监根据异兽录中所绘的麒麟图案还原出来的麒麟雕像。

  高一丈二尺,羊头鹿身狼蹄龙尾,头顶圆润,一对龙角朝天而立,身披五彩龙麟甲。

  那麒麟张嘴而立,露出一口獠牙,前腿笔直,后腿略微弯曲,好似时刻准备扑飞出去!神态肃穆,栩栩如生!

  旁边是两个偏殿。

  说来有意思,大遂王朝没有建麒麟殿的先例。工部便照搬了龙王殿的样式,给正殿配上了娘娘殿和财神殿作为偏殿。

  香客游人来祈福,顺便求子求财,确实可以聚拢一些人气。

  殿内摆设物件倒是和平常寺庙无异,香炉,供桌,蒲团,中规中矩。

  殿内墙壁上绘着五彩壁画。

  画的正是麒麟从南海而来,没于深山的故事。

  唯独最后一幅画是麒麟立于山顶接受万民跪拜的场景,多少有些表达朝廷对麒麟瑞兽敬仰之情的意思!

  出了正殿,后门是一面院墙,中间开了一个半圆的月门,后边是一个较小的四合院落。

  院落东西中央各种着一棵小杏树,估摸从别处移植而来,还没长开,杯口粗细,枝叶稀疏。

  中间两间厢房是庙祝和弟子的住处,东西两头各有一间偏房,大概就是厨房,茅厕了。

  内里陈设朴素,与寻常百姓家无异。

  其二,朱村新建一家启蒙私塾。

  规定每户可领一个适龄孩童来读书认字,不用花费银两,有天赋的孩子还可以保送到百里外的密山书院继续进修。

  能做到这一步,不得不佩服大遂朝廷挖掘文运的手段。

  刘婶本意让李余年去,李余年心疼刘婶劳累,坚辞不去。刘婶呕不过,只得让二丫去。

  二丫六岁了,生得白白净净,口齿伶俐,天资聪慧。先生教一遍便能过目不忘,竟是个读书的种子。

  李余年是个有心思的,经常假借等二丫下学,在门廊外旁听。默默记下,回家拿着二丫的书本,细细琢磨,不懂的便请教二丫这个小先生。

  刘婶见状,也就慢慢放下了心结。

  这最后一件事,是对于李余年来说最大的事情。

  麒麟殿建成后,缺个打杂的小工,这个名额落在了他头上。

  村保通知他时满腹狐疑,看不出这黑小子竟是个上面有人的主。一月二两工钱,可是香饽饽,县衙里当差的每月也只拿这么多!

  李余年思来想去,京城唯一认识的,也就是陈松据了。

  没想到他还记得自己这个萍水相逢的渔村小子,受的恩惠又多了一份!

  “有了这份差使,咱家余年就不愁娶不着媳妇了!”刘婶笑得合不拢嘴。

  李余年没想那么多,每月二两,刘婶即便不卖菜,也够一家人生活了。攒上几年,给刘程大哥娶个媳妇正合适。

  吃完晚饭,李余年回到自家房子,掌灯,关紧房门。

  在前厅扎好马步,端起拳架,细细冥想拳势。

  一步迈出紧跟一拳冲出,崩拳!力由根发,冷促突击,力透脏腑。脚跟发力顺着身体以手臂为媒介最终将力量传导到拳面,讲究的是突发与寸劲。

  收步抬手,再出一步手臂顺劈而下,劈拳!力由腰发,势大力沉,披荆斩棘。以腿为根腰为轴手臂为刀,讲究的是腰马合一,以力降敌。

  再收一步,一步跨出手臂握拳向上挥出,挂拳!此式最是复杂,腿腰臂协同发力,可急可缓,可正可斜,可攻可守,用得好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李余年有时一步一拳长思量,有时只是随心而动一拳崩出,有时只扎着马步不出拳。

  时疾时缓,时轻时重,渐渐地练得痴了!三式拳法,竟练出千变万化!

  直至天边微微泛白,李余年停下身形,盘腿坐到床上。

  不多时,丹田渐渐温热起来。一股炙流由丹田沿着经脉向全身扩散,而后再次回到丹田,如此反复,李余年渐渐入定。

  “喔喔喔~~!”公鸡打鸣的声音传来,李余年从入定中醒来。

  短短一个时辰的打坐,身体却已经恢复得七七八八,精神抖擞!

  李余年开门来的院中的水缸旁,脱去上衣,舀起一瓢水,从头顶淋了下去。

  水流顺着光头流向胸膛,依旧瘦,却是一身细细的腱子肉。

  在旭日初升的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黄芒!

  今日是上山见工的第一天,李余年洗漱完毕,特意挑选了一身自认为最好的衣服穿上。

  去刘婶家吃过早饭,领着二丫出了门。

  私塾建在瑞麟山的山门旁一里地,先生是位五旬的老学究。

  据说十四岁就中了秀才,考了一辈子,却难再进一步。郁郁不得志,索性来到这犄角旮旯的村子,当起了启蒙先生。平日不苟言笑,也不喜与人打交道,对孩子们的课业非常严格,除了二丫。

  二丫俏皮可爱,天资聪颖,是块读书的好料子。先生见着二丫,就像喝了蜜,常说二丫是个状元胚子。

  可惜是女儿身。

  看着二丫进了私塾,李余年转身向瑞麟山山门走去。

  入山门后,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两边树木郁郁葱葱,十分惬意。

  麒麟殿刘程在山上做工时李余年常来,送些吃食之类的东西。

  此时正值清晨,山路无人,李余年吸了一口,加快脚步,渐渐奔跑起来。耳旁的风声呼呼地加大,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坐在马三肩上的光景。

  还差一些!李余年加了一股劲,脚步如飞,直冲山顶!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章节报错 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