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媒婆婶娘没安好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话间他和微雨便一人给他们端了一碗豆浆,一筐油豆皮,又道:“几位客官喝完随便续吧!左右也就这一锅。”

  五十文,卖三锅豆浆这一个月的租金就快出来了。

  大汉们点头,纷纷端起碗喝起了豆浆,结果……

  一碗,一碗,又一碗……

  直到锅见底,为首的大汉说道:“小娘子,没啦?”

  周疏宁哟了一声,抱歉的笑了笑:“对不住了客官,新熬的还没出锅,您几位要不等等?”

  为首的大汉看了看天,摇头道:“罢了,着急赶路,你把你剩的豆皮给我兄弟们包上吧!”

  说着他又扔给周疏宁一个钱袋,说道:“这一共是一百文,够你的饭钱了吧?”

  周疏宁掂了掂钱袋,连声答:“够了够了,多谢客官慷慨。微雨,给几位客官把油豆皮都包上,再给客官拿几张生的,让他们尝尝鲜。”

  想不到今天运气还不错,第一天就能赚下一百文,这在古代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了。

  一百文换算成现代的单位就是一百块,节俭点儿,够一家子三五天的嚼果。

  微雨去打包炸好的油豆皮了,周疏宁则给大汉们介绍了一下油豆皮的吃法:“您回去用水一泡,炖在菜里,或者煮在粥里,或者像我们一样用油炸一下,都很好吃。”

  大汉豪放的笑了一声,点头道:“好,小娘子会做生意。我记住你这周家豆腐坊了,以后兄弟们歇脚还来你这儿。”

  周疏宁谢过了大汉,便目送他们上马离开了。

  围观的村民们也心动了,有个穿着稍微体面些的老汉坐了下来,也点了一碗豆浆。

  可惜油豆皮都被刚刚的大汉包了圆,但一碗豆浆也是喝的老汉红光满面,连连的朝周疏宁竖大拇指。

  后面又陆陆续续有不少官道上的行人被吸引,一上午的时间,他们竟卖掉了足足三锅豆浆。

  微雨都惊住了,没想到少爷琢磨出来的豆浆竟这样受欢迎。

  只是一上午下来,两人都累的不轻。

  微雨给周疏宁按摩着肩膀,一脸心疼道:“少爷,您要不让微雨来吧!看您累成这样,微雨实在心疼。”

  周疏宁摆了摆手:“其实还好,不过这样下去确实不行,迟早还要请工人。”

  微雨一听,立即笑道:“是啊!那我们明天就请个工人吧!”

  下午主仆俩休息了一会儿,又做了一锅油豆皮,一锅豆腐出来。

  有了上午的上座率,一锅豆腐不过片刻的功夫就被村子里的人们抢光了。

  周疏宁把豆腐的吃法给大家出了个食谱,什么炒豆腐,炖豆腐,蒸豆腐,豆腐煲汤,油炸豆腐,可以说是一样豆腐,百样吃法。

  百姓们面面相觑,纷纷发出了灵魂疑问:“什么是炒豆腐?”

  周疏宁这才想起来,古代最初只有蒸煮闷炖,煎炒烹炸要到后期才会出现。

  就连他这油炸油豆皮,古人们看着也是新鲜的紧呢。

  周疏宁便想着,日后可以开一家食肆,专门做那些好吃又新鲜的菜色。

  不过有了他的科普,村民们都开始争先恐后的买豆腐。

  大家也没有别的想法,只知道好吃不贵。

  一文钱,也就一个包子俩馒头的钱,可以让全家人美美的吃上一顿豆腐。

  别的不说,反正阮璃陌的阮氏豆腐坊,可是在一夜之间传遍了十里八村儿。

  而在当天傍晚,大红花婆子和常氏又来到了周疏宁的小院儿。

  看来是周珠华回家告了秘,他们才会这么快就找到了他们的新住处。

  不过周疏宁也没指望着能保密,早晚也会有这么一遭。

  大红花婆子这回带了四个人,抬了满满一箱子的丝绸首饰过来下聘。

  进来的时候一行人大张旗鼓诈诈呼呼,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家有人来说亲。

  看着屋内的两个人,周疏宁端足了矜持的架子,一脸嫌弃的看着那箱子道:“这不对吧?”

  常氏立即道:“窈姐儿你放心,你母亲给你的嫁妆,你上花轿的时候一定让你捧着,风风光光的上轿。”

  周疏宁点头:“那便好,记住了,没有我母样的嫁妆,我是万万不可能上花轿的。”

  媒婆与常氏见周疏宁收了聘礼,便都高兴了起来。

  常氏还拉着周疏宁的手,态度简直是一千八百度的大转变,泪眼婆娑的叮嘱道:“进了张家,可得守好本份,不能辱没了我们周家的门庭。婶子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今后再添个一男半女,也算是有所依傍。”

  周疏宁心里冷笑一声,你把我赶出家门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那一百两黄金就算吃到狗肚子里,那狗也得摇着尾巴叫两声。

  常氏这个态度,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好在这俩人并未呆多久,前脚他们刚走了,后脚房东赵大娘便又敲响了门。

  周疏宁让微雨把赵大娘迎了进来,便见赵大娘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周疏宁问道:“大娘是有话要对我说?没事,您但讲无妨。”

  赵大娘一副为难道:“姑娘是要嫁去张家?”

  周疏宁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里面的事情过于复杂,不好将一个外人卷进来。

  赵大娘却是叹了口气,说道:“听大娘一句劝,宁嫁吃苦郎,不嫁高门户。东风村吴秀才的女儿前脚嫁进去,不出三个月,生生被那张财主给折腾死了。唉,作孽啊!穷苦秀才求助无门,老两口一个投了井,一个上了吊,可怜他们就那一个花儿一般的女儿。”

  听了赵大娘的话,阮璃陌才知道,原来这姓张的首富是个渔肉乡里的。

  不过想想也没错,如果他是个好东西,会和骁王联合起来玩这种不是人的把戏?

  周疏宁道:“大娘您是个好人,但这里面,我也有苦衷。不过您放心,我自有应对之策,咱们周氏豆腐坊会一直在村子里开下去的。”

  赵大娘听了周疏宁的话,虽然仍有些忧心,但还是点了点头,又道:“我家里年前收了不少黄豆,有足足三麻袋。姑娘若是不嫌弃,便给你做了豆腐吧!”

  周疏宁道:“那敢情好,我按照市价收了,您全拿过来便是。”

  赵大娘的脸上透着感动:“姑娘你是个好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周疏宁知道,这年头大家都不好过,尤其是北疆的百姓。

  赵大娘人好,他也想帮一把,便道:“大娘平日里如果没事做,就来我这边帮帮忙。我把这做豆腐的手艺教给您,以后您也有个营生。”

  大娘一听,立即摆手道:“不不不,这我可不敢学,你这手艺定是祖传,我一个外人学了去,姑娘你还指望什么赚钱?”

  周疏宁内心轻笑,豆腐以后是随处可见的家常菜,可不是什么秘方。

  既然他决定要在西风村安身立命了,总要惠及乡里才行。

  便拉着大娘的手道:“左右我和微雨两个人也忙不过来,大婶过来帮帮忙,也算是减轻了我们的负责。这样,您就用工钱抵学徒费,这样您心里过得去了吧?”

  大娘感动的眼圈微红,说道:“老婆子我四十了,姑娘以后如果有用得上的,我豁出这把老骨头也上得!”

  当初的周疏宁果然没有看错,西风村的民风确实很淳朴,人也很善良。

  周疏宁点头道:“哪儿有那么严重,您能来帮忙,不也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况且赵大娘身体看着挺硬朗,能把家里收拾的这么干净利索,大概也是一把干活的好手。

  于是第二天,赵大娘便过来帮忙了,帮着烧火推磨,忙的不亦乐乎。

  自从周疏宁在这边开了家豆腐坊,附近十里八村的都会过来买。

  有的人手上没有余钱,周疏宁就提出可以用黄豆来换。

  后来就发展成了小麦也能换,地瓜也能换,按照市价折算就可以。

  这些也就算了,还有用瓜果蔬菜肉蛋鸡鸭换的,最后被周疏宁紧急叫停了。

  再这样下去,他开个百货超市都不成问题。

  就这样,半个月的时间,豆腐坊竟发展成了日流水几百文的大户。

  微雨看着钱箱中那一大堆的铜钱喜滋滋,反复说道:“明日我便拿去换成银锭存到钱箱中,少爷您真是太厉害了!”

  银锭更易携带保存,相对来说也更安全些。

  但是看着周疏宁日渐粗糙的双手,微雨眼中也满是心疼:“只是苦了少爷,从前您哪干过这些粗活儿?”

  周疏宁摆手道:“这不算什么,只要我们的生活能过下去便好。也别等明日了,你现在就去商号换了。别忘了,明天我们还有桩大事要做。”

  微雨瞬间就记起来了,明天是和张家那边约定好的送嫁的日子。

  那天周疏宁把他们的计划告诉了他,搞的小丫头还有点紧张。

  战战兢兢的问道:“少爷,接下来咱们怎么办?微雨害怕,但是少爷如果有任何事都可以告诉我。小的是您从死人堆里带回府里的,最差就是再回死人堆里。但少爷是天上的神仙,一定不能折在人间。”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章节报错 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